文|歐陽千里 酒水行業研究者、千里智庫創始人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五糧液“一以貫之”。——題記
2022年1月9日,由南方周末主辦、五糧液獨家支持的 “N—TALK詩意長江”活動在上海舉行,該活動的舉辦預示著雙方攜手打造的“長江文化帶萬里行”主題活動圓滿收官。
自2021年7月起,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共同推出“長江文化帶萬里行”主題活動,《大江之味》系列微紀錄片,《大江東去,數風流人物》系列報道,溯源中華文脈,探尋大江之味,講述傳奇人物故事,引發社會各界熱烈反響,曝光量破億,受到廣泛好評。
五糧液是一家有擔當的企業,始終踐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精神,努力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講好中國白酒故事、五糧液故事,讓中國白酒煥發新時代活力與風采。其實,努力“講好中國故事”的五糧液,本身就是好故事。
翻看“N—TALK詩意長江”活動報道,葛劍雄、酈波、張定浩、張怡微等名家演講時信手拈來關于長江、美酒的詩句,贏得觀眾陣陣掌聲。名家們帶領觀眾共同品鑒和美之味,縱覽長江文化帶的高光時刻。
說起長江,想起兩句詩。前一句,來自兒時觀看《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后一句,來自中學時代的歷史課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每逢想起這兩句詩,總會想象長江到底是何等波瀾壯闊,能讓詩人們豪情萬丈。
說起美酒,同樣想起兩句詩。前一句是李白筆下的《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后一句是白居易筆下的《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每當讀到這兩句詩,感嘆詩仙豪放、詩魔動情,總想約上三五知己,也來個一醉方休。
為何說,努力“講好中國故事”的五糧液,本身就是好故事?
好故事在于“傳承”。眾所周知,五糧液的歷史源遠流長,傳承已逾千載。從盛唐的“重碧酒”(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到宋代的“姚子雪曲”(姚子雪麴,杯色爭玉)、明初的“雜糧酒”,再到1909年晚清舉人楊惠泉將“雜糧酒”更名為“五糧液”。每一段歷史故事,都值得大書特書,因為傳承本身就是好故事。
好故事在于“見證”。千年窖池萬年糟,好須得窖池老。五糧液的明初古窖池始于1368年,距今已有654年,是中國白酒行業中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古窖池群,也是迄今為止保存結構最完整、古法釀酒技藝傳承最連續、持續不間斷使用時間最長的“活窖”,已被列入國家級文化遺產名單。
好故事在于“風土”。看三江交匯,聞五糧酒香。五糧液誕生于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其核心產區地處北緯30度附近,被定義為“地球同緯度上最適合釀造優質純正蒸餾白酒的地區”。其獨特的氣候、土壤、水源、植被和微生物條件,為五糧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釀造優勢。
好故事在于“古法”。五糧液沿用的古法釀造技藝,是白酒行業中公認的發酵工序最多、操作難度最大、釀造周期最長、技藝要求最高的工藝,在釀造過程中需歷經100多道釀造工序。其主要工序被歸納為“釀”(五糧釀造、天人合一)、“選”(分級甄選、優中選優)、“陳”(陶壇儲存、陳化生香)、“調”(以酒調酒、妙手點化)。
好故事在于“發展”。重碧酒是粟米、高粱等四種糧食所釀;姚子雪曲是蜀黍、大米、高粱、糯米、蕎麥等五種糧食所釀;雜糧酒是按“蕎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兩成,川南紅粱湊足數”所釀;新中國成立后,使用小麥代替蕎麥,并在更為科學的配比下,最終形成今天的五糧配方。
好故事在于“品味”。當我們熟悉五糧液的“傳承、見證、風土、古法、發展”之后,便會對品味五糧液充滿期待。眼觀其色,清澈透明,色澤晶瑩剔透;鼻聞其香,古窖香濃郁典雅,陳香、糟香、曲香等多糧香氣層次豐富,典雅悠長;口嘗其味,自然甘甜、醇厚幽雅、細膩圓潤、回味悠長。
后記
從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如今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獨特的糧食配方釀出了世界名酒五糧液,稱“酒之頭”;宜賓城位于岷江、金沙江、長江交匯處,為“江之頭”。
酒之頭邂逅江之頭,便有了長江文化帶萬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