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已經成為時代重要課題,汾酒顯然有著豐富實踐與思考。
文|云酒團隊
中國白酒在實現國際化目標的道路上又進一步。
12月2日,“名酒70年 一起向未來”——中國名酒品牌70周年系列活動(澳門站)即將啟動,汾酒將與茅臺、瀘州老窖、西鳳酒首次聚集澳門。
站在澳門這一中西方交流的熱土之上,具有國際化基因和豐富國際化經驗的汾酒,將為全世界講述中國名酒的“品牌故事”和國際化“新故事”,再鑄國際名酒新傳奇。
巨變
1952年,第一屆全國評酒會在北京舉行,經過長達數月的嚴格評選,第一屆“中國名酒”最終脫穎而出。其中,汾酒與茅臺酒、瀘州老窖特曲酒、西鳳酒榮膺“四大名酒”稱號。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表示,第一屆全國評酒會是對酒業初心的喚起與激發,以茅臺、汾酒、瀘州老窖、西鳳酒為代表的中國名酒,實至名歸,在酒業報國為民的發展道路上,發揮出旗幟與典范的重要作用。
2022年是第一屆全國評酒會舉辦70周年。經過70年的品牌化發展,酒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點在汾酒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1949年,汾酒年產酒131噸,實現利稅4100元,產量和效益均屬全國第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白酒產量僅約10.8萬千升,換算成500ml裝大約是2.1億瓶,平均兩個人一年可以喝到一瓶白酒,讓消費者“有酒喝”成為酒業的使命。
在這樣背景下,第一屆全國評酒會舉辦同年,汾酒完成了新中國成立之后第一次規模化擴建。到1953年,汾酒廠就已經擁有職工74人,全年總產量達到681.15噸;到1959年,實現年產量達到2000噸,為滿足人民飲酒需求和為后來的“汾老大”時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21年,汾酒已經實現年產量17.36萬噸,是1949年的1325倍,同期實現營收199.71億元,凈利53.14億元,引領了中國酒業的“大清香”時代,產生的巨大的社會效益同樣令人肅然起敬。
引領潮流
過去70年,是酒業品牌化發展的70年,也是汾酒引領行業發展的70年。
1987年,新華社報道,杏花村汾酒在全國有四最:
一是每年出口量最大,等于全國其他名酒出口量的總和;二是名酒率最高,達99.97%,全國每斤名酒中就有杏花村汾酒廠的半斤;三是成本最低,物美價廉;四是得獎最多。
這一年,汾酒廠已經實現利稅8830.58萬元,是1949年的2.15萬倍。
當時的汾酒,已經成為行業公認的“汾老大”。1988年,汾酒產能已經突破萬噸大關,年產量占據當時13種名白酒產量的一半多。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汾酒連續6年榮獲全國輕工業最佳經濟效益第一名,以“六連貫”的耀眼成績,成為行業排頭兵。
1994年,山西汾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第一家白酒上市企業,從此開啟了白酒酒企的上市之路,彼時著名的經濟學家厲以寧評價稱,“山西汾酒上市采取‘獨家發起,社會募集’的方式,能夠稱得為‘汾酒模式’。”
進入新時期,汾酒以文化保持高速度和高質量發展。
2017年,汾酒集團與山西省國資委簽訂了三年任期經營目標責任書,成為省屬國有企業中首家目標責任書改革試點,并成為了山西第一家,也是白酒產業第一家整體上市的國有企業。
2022年,汾酒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清茂發布了汾酒復興總綱領、汾酒復興第一階段主要綱領、踐行汾酒復興綱領的“16字要求”,加速復興的汾酒跑出“汾酒速度”“汾酒加速度”的同時,也創造了酒業的“汾酒現象”“汾酒路徑”。
名酒傳奇
第一屆全國評酒會的舉辦,開啟了中國酒業品牌化發展新紀元。回顧酒業過去70年發展,品牌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行業高速度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實際上,汾酒的發展歷史,也正是一部輝煌的名酒史。
《二十四史》的《北齊書》第十一卷,記載了北齊武成帝高湛與河南康舒王孝瑜贊賞汾清酒的情節。汾酒由此成為史上最早、最權威,也是唯一載入中國二十四史的國家名酒,開始了1500年的名酒史。晚唐大詩人杜牧“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使汾酒家喻戶曉。
到康熙年間,清代吏部尚書宋犖組織舉辦了號稱“中國汾酒詩會”的宴集,詩人飲酒唱和,留下諸多名篇,全部被載入《四庫全書》。這是汾酒作為中國白酒第一次以全國名酒的身份,登上大雅之堂并被載入《四庫全書》,汾酒由此開始了300年的品牌史。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盛況及汾酒所獲甲等大獎章
1915年,汾酒帶著“民族自信之心,為國爭光之舉”的期望,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了象征最高榮譽的甲等大獎章。汾酒獲得國際榮譽的消息傳回山西后,社會各界為之沸騰。《并州新報》以“佳釀之譽,宇內交馳,為國貨一吐不平之氣”為題,向國人歡呼:老白汾大放異彩于南北美洲,巴拿馬賽一鳴驚人。
時間來到1949年,基于高層“要將國內外享有盛譽之名酒擺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宴席上”的批示,汾酒和竹葉青酒成為了首屆政協會議宴會用酒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宴會用酒。
新中國成立后,汾酒蟬聯五屆全國評酒會“中國名酒”稱號,竹葉青酒則連續三屆全國評酒會蟬聯“全國名酒”稱號,與“八大名酒”齊名,并屢次獲得國際金獎,而汾酒也成為唯一獲得兩個名酒稱號的酒企。
可以說,作為擁有6000年釀酒史、1500年名酒史、800年蒸餾酒史、300年品牌史的中國名酒,汾酒譜寫了一部完整的酒業名酒傳奇。
國際化 向未來
12月2日在澳門舉行的“名酒70年 一起向未來”——中國名酒品牌70周年系列活動(澳門站)期間,“白酒國際化”將成為與會嘉賓的重要議題:汾酒將和與會嘉賓、企業,共同發出“一起向未來”的信號。
在王新國看來,放眼未來,中華民族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邁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康莊大道,酒業發展必是對初心的傳續和秉承。以名酒為引領,酒業將服務于美好生活,競爭于國際舞臺,忠誠于社會責任,和諧于青山綠水,不懈于科學創新,穩步邁向輝煌未來。
置于酒業,國際化已經成為時代重要課題,而汾酒顯然有著豐富實踐與思考。
早在元代,貼著杏花村商標的羊羔酒(汾酒的前身)就已經漂洋過海,到了大洋彼岸。1915年,汾酒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榮獲“甲等大獎章”,大放異彩,打響了中國白酒的“國際名酒”形象。
新中國成立后,汾酒五六十年代通過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天津分公司出口汾酒和竹葉青酒。1954年,長城牌汾酒出口到香港,開創了中國白酒出口貿易的先河。1988年,汾酒與山西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聯合成立山西省晉汾公司,共同辦理汾酒、竹葉青酒的有關出口業務。
1992年,汾酒成立山西杏花村汾酒廠進出口公司,開啟了汾酒自營進出口的新篇章,率先走上了自主經營出口業務的道路。
作為清香型白酒,汾酒的口感接受度在全球范圍內相對較高,是廣受歡迎的“國際香”。基于這一優勢和歷史上積累的國際化優勢,汾酒執行“嚴于國內、優于國際”的內控食品安全國際標準,在國際化方面依舊身體力行,以更多元的方式與國際接軌,將觸角伸向更遠的地方。
在國內,汾酒不斷發力進博會等平臺,向世界講好中國酒業的“清香故事”;在國外,汾酒不斷開設海外體驗店,探索在俄羅斯、加拿大設廠,加速汾酒的本地化生產、本土化拓展,并與格魯吉亞等“一帶一路”國家簽署“姊妹酒”合作,深耕國家渠道與市場。
在“國際汾”的打造過程中,汾酒與澳門的聯系也正逐步加深。早在民國時期,始創于1876年的香港永利威酒業有限公司,抓住了國際市場對于汾酒的需求,向晉裕汾酒公司定制了大量汾酒用于出口,其中“永利威山西汾酒”走出國門的港口之一就是澳門。
日前,第27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在澳門舉行,汾酒國貿公司攜汾酒部分產品亮相,不僅向澳門本地及國際參展商展示了汾酒品牌形象,還與參展商們深度交流了白酒市場在澳門發展現狀及前景,并簽訂了合作合同。
汾酒總經理譚忠豹表示,名酒價值之重要,在于傳承、在于見證、在于弘揚;名酒責任之重大,見于市場、見于生活、見于社會;名酒未來之遠闊,成于變革、成于創新、成于智慧。
顯然,汾酒正以自身國際化的實踐和思考,為白酒國際化時代課題帶來更多智慧和信心,而這也讓汾酒鑄造國際名酒的新傳奇備受期待。
袁清茂強調,汾酒要繼續開拓海外市場,緊跟國家“一帶一路”和山西省“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步伐,聚焦亞太市場,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RCEP帶來廣闊市場機遇,在中東盟國家尋找發展新機遇,持續提升汾酒國際品牌形象。
“國際汾”在澳門將釋放哪些信號,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