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交往,有句老話說得好:握十次手,不如喝一頓酒。
握手只是客套的禮儀,喝酒卻是知己的交杯。
三杯兩盞,觥籌交錯,距離被拉近,親切感油然而生。
喝酒還能看清一個人的“真我”。
所謂“酒后吐真言”,酒品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
在酒精作用下,不管是什么牛鬼蛇神,本性都暴露出來了。
平時話少的可能變得口若懸河,平時彬彬有禮的可能粗魯野蠻、丑態百出。
酒逢知己千杯少,王國維說人生有三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
喝酒也有五個境界。
酒徒之境——不知節制,嗜酒如命,酒后無德
殷商的紂王沉迷酒色,挖了個大池子,里面灌滿美酒,想喝就取,在周圍掛滿了肉,想吃就取,這就是“酒池肉林”,日夜飲酒作樂,荒淫無度。
周人在總結殷商滅亡的教訓時候,還特意寫上:不要喝酒。
周公曾經發布《酒誥》,以商代亡國作為教訓,嚴禁周人飲酒,甚至以死刑相威脅。
在我看來,紂王飲酒境界太低,不過才酒徒的境界。
沉迷酒精的麻醉,放縱自己,沒有定力,醉后毫無形象,失德失國,不可取。
酒鬼之境——愛飲酒,無酒品,借醉生事
張飛,家喻戶曉的人物,與劉備、關羽桃園結義,三國時期蜀國的名將。但張飛性格粗狂,喜好喝酒,每每喝醉,貪杯誤事。
在徐州的時候,醉后打了呂布的丈人曹豹,曹豹打開了南城門把呂布的兵引進了城。
當呂布率軍進入徐州時候,張飛還是在侍從的叫喊聲中醒過來的,酒醒后懵了的張飛落荒而逃,劉備因此丟失徐州。
張飛也覺著沒臉見劉備,準備以死謝恩,被劉備攔下原諒了他。
這次還好,不過是丟失城池,城丟了,還有拿回來的機會,命丟了,可就沒有再活一次的機會了。
張飛喜歡打人,經常鞭打軍中將士,所以他軍中的士兵多對他有所不滿。關羽失去荊州被殺死之后,張飛一心想要為關羽報仇,脾氣更加暴躁。
范疆和張達則勸誡他,但張飛不但不聽,反而將兩人綁在樹上鞭打,兩人心生不滿,再想到往日種種,決定大干一場。
當天夜里,張飛再次喝醉,范疆和張達趁著夜黑,將醉酒深睡的張飛殺了,然后割下他的頭顱跑到吳國投誠。
張飛飲酒境界,酒鬼之境而已,酒量雖大,但醉后沒有自控力,借酒勁喜歡生事,放縱自己的情緒,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以至于釀成災禍,誤了自身,也誤了蜀國。
酒圣之境——愛酒品酒,以酒為友,雅飲有度。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41人來到蘭亭舉行集會,飲酒賦詩。
一班文人雅士置身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之中,分坐溪水兩側,沿著一條順流而下的小溪, 將酒杯放在溪水之上,任其自然漂流,酒杯在誰的面前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否則罰酒三杯。
這就是流傳后世的風雅典故——“曲水流觴”。
王羲之將這些詩匯集成冊,取名 《蘭亭集》,并趁著酒興方酣,親筆書寫序言一篇,千古絕唱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就此誕生。
其書法之美,“飄若驚鴻,矯如游龍”,曠達灑脫,逸趣無窮,登峰造極。
其字如人,酒也如人,王羲之書法稱書圣,飲酒也可以稱酒圣。
真真是真名士,自風流。
酒神之境——懂酒愛酒,瀟灑一生。
陶淵明棄官后隱居于廬山下,每日自耕自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自食,鑿井為飲,閑園而居。
陶淵明《飲酒》詩其二十: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若復不快飲,恐負頭上巾。
陶淵明嗜酒,嘗取頭上葛巾濾酒而飲。
每到閑暇時,他就和一幫朋友到廬山的虎爪崖下飲酒作樂。
崖下有一條名為醒泉的溪澗,澗中橫臥著一塊巨大的黑褐色花崗巖,石面平滑,是一個天然的大酒桌。
陶淵明和朋友們每次都坐在這里飲酒作詩,一同取樂。
他每飲必醉,每醉必賦詩文,醉倒后便揮手對同伴說:“我醉欲眠,卿且去!”
說完就睡倒在石上,這塊石頭就被命名為醉石。
陶淵明超脫曠達、真率自然,飲酒已成為他高雅生活的組成部分,可以說是酒神之境。
酒仙之境——隨心忘我,境界為上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醉八仙”令多少人仰慕不已。
《將進酒》震鑠千古,令人心潮澎湃,這是激情的李白。
《月下獨酌》孤寂憂愁,令人心中煩悶,這是失意的李白,
李白無論是言談舉止還是詩歌風格,都跟酒仙之境界非常吻合。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還有三分嘯成了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太白遺風”如云在晴空,卷舒自如,李白他就是半個盛唐,真詩中之仙也。
李白是詩仙,如果按詞風也來一個詞人排名的話,詞仙無疑就是蘇軾了。
“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
蘇軾生于一個飲酒世家,祖父、父親均嗜酒,而他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年輕的蘇軾在酒中敞懷,暢飲,是他青年的寫照。
但是“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他的人生境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豪放不羈過渡到了淡然處世。
他把貴賤、毀譽、得失,都拋丟一邊外,從酒中便可知曉。
“障泥未解玉驄嬌,我欲醉眠芳草”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經歷冤案,仕途不順后的蘇軾開始釋懷,逍遙游世,寵辱不驚,還親自釀酒。
此時的蘇軾,閑庭散步,坐看風云,品味人生。
酒寓人生,由懵懂到成熟,其實早已添加進了人生百味,每一個階段都可以在酒中品知,在心中回味。
想要訊速地了解一個人,去喝頓酒吧。
愿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有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