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瀘州老窖一枝獨秀;90年代,汾酒號稱“汾老大”;00年代,五糧液成白酒第一;21世紀,茅臺坐穩第一把交椅。縱觀中國酒的演變歷史,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美酒中的弄潮兒。
一、遠古時期,人類釀酒意識的覺醒
關于誰才是釀酒第一人,有人說是杜康,有人說是儀狄。其實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有了釀酒的意識。
遠古時代,祖先采摘的野果食用不完,便被貯存起來,因沒有保鮮方法,野果里含有的發酵性糖分與空氣中的霉菌、酵母菌相遇,就會發酵,生成含有酒香氣味的果子。這種自然發酵現象,使祖先有了發酵釀酒的模糊意識,這便是最初的果酒。
二、農耕文明,糧食酒誕生
幾千年以后,華夏民族走進了原始的農耕時代。大概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祖先們制作了簡單的勞動工具,開墾荒地種糧食,吃不完的就存儲起來。
但粗陋的生存條件難以實現糧食的完備儲存,剩余的糧食只能堆積在潮濕的山洞里或地窖中,時日一久,糧食發霉發芽。霉變的糧食浸在水里,經過天然發酵成酒,這便是天然糧食酒。
三、夏朝制曲釀酒,黃酒誕生
公元前2000年,夏王朝已經制曲釀酒,中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用曲藥釀酒的國家。
到了殷商武丁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掌握了微生物“霉菌”生物繁殖的規律,已能使用谷物制成曲,發酵釀造黃酒。
到了西周,農業的發展為釀造黃酒提供了完備的原始資料,人們的釀造工藝,在總結前人“秫稻必齊,曲藥必時”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到秦漢時期,我國出現了用稻米制曲釀造黃酒的配方。
從此,黃酒獨領風騷2000多年,到了魏晉時期,黃酒在人們心中有了品牌意識————喝黃酒必首推酃酒,酃酒譽滿天下。當年的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喝的就是酃酒。
四、盛唐時期,白酒誕生
黃酒是米酒直接發酵而來的,度數很低而且十分渾濁。到了唐朝,人們更加追求酒的口感,于是把發酵后的酒用來蒸餾,得到酒度較高的蒸餾酒,最初的白酒誕生了。
在盛唐時期,白酒成了那群才華橫溢的詩人們的心頭好,誕生了璀璨的唐詩,流傳至今,他們飲酒作詩,表達著自己的喜怒哀愁,“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
五、50年代-70年代,瀘州老窖穩坐頭把交椅
1952年,百廢待興,國家在北京組織了首屆全國評酒會。評選中,瀘州大曲酒(瀘州老窖前身)獲得“中國名酒”稱號,并在此后,連續蟬聯。
瀘州老窖有白酒行業“黃埔軍校”之稱,為白酒及其衍生行業輸送了數以萬計的生產技術和營銷人才,因此瀘州老窖也被世人譽為“濃香鼻祖、酒中泰斗”。
六、80年代,清香型汾酒一躍成“汾老大”
1979年后,清香型汾酒后來者居上,1988年-1993年汾酒連續6年獲得的“第一名業績“。
時至今日,汾酒的狂熱粉仍不減當年,也只有汾酒擔得起“汾老大”這一稱號。
七、90年代,濃香型五糧液成王者
從90年代開始,濃香型白酒占主流市場,五糧液成為王者,1999年銷售收入達42.13億元。
直到2018年,濃香型白酒的市場占比為51%,醬香型白酒僅為15%,白酒市場上還是濃香酒占據了半壁江山。
八、21世紀,醬香茅臺火力全開
進入21世紀,醬香型白酒風頭漸勁。2005年起,茅臺價格一路飆深,凈利潤超越五糧液,并開始牢牢掌握白酒漲價主動權。2019年,茅臺實現總營收885億元左右,凈利潤405億元。
回看中國酒歷史變遷,隨著時代步伐的演進,各個時代的弄潮兒都不盡相同。如今的白酒市場,更加迎合大眾需求,各種香型、口味的好酒也是遍地開花。我們不妨來預測下,誰會是下一個引領主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