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稱之為燒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各種蒸餾酒:高粱燒、玉米燒、地瓜燒等。現在的白酒,就完全等同于過去的燒酒嗎?
燒酒的原始定義
燒酒究竟起源何時,爭論不休。各大知名白酒都把歷史起源推斷到很久遠,甚至漢唐,古井貢酒就曾用“吉尼斯世界紀錄”來認證繼承的、來自漢末曹操進獻的《九醞酒法》是“是現存最古老的蒸餾酒釀造方法”。畢竟我們不想承認蒸餾酒的技術是引進的,但也很難證明就是我們發明的。于是遍尋古籍文獻,尋找“燒酒”的史料。但學術界早已經有定論,蒸餾酒的出現不會早于宋朝。
那么唐宋時期的文獻、詩詞中確實出現過大量的“燒酒”,其實是黃酒釀造工藝最后一步:煎酒。也就是通過低溫加熱處理(類似于巴氏滅菌法),可以殺死酒液中大部分的細菌,延緩酒液酸敗。于是出現了生酒和熟酒之分。生酒,也叫“新酒”、“生春”。熟酒,也叫“燒酒”、“燒春”。晚唐詩人雍陶說“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正是說的把生酒燒成熟酒。如果唐朝的燒酒是蒸餾酒,那么就不會出現白居易的“燒酒初開琥珀香”的琥珀色的蒸餾酒了。
到宋代,依然沿用這種低溫加熱處理的“燒酒”工藝,不過工藝更加純熟,加熱的工藝不僅能滅菌,還能讓酒液酯化增香。
唐宋時期的燒酒定義就是指:加熱處理的釀造酒,并不是蒸餾酒。
至于唐之前,我們能見到的應該就是最簡單的加熱處理:青梅煮酒吧。
元明清時期燒酒
元明時期,我國谷物釀造酒工藝成熟定型,黃酒名稱正式出現。無論蒸餾技術是引進,還是自創。黃酒煎酒過程中就會出現酒精蒸汽。元朝正式出現蒸餾器,只需要在黃酒煎酒工藝和設備上進行一些改造即可,也出現了“火酒”、“汽酒”、“汗酒”、“露酒”,或者直接音譯“阿剌吉”等對于蒸餾酒稱呼。畢竟,當時的“燒酒”還是指釀造酒。
元末明初,我國谷物釀造酒也有了自己的名字“黃酒”,蒸餾酒越來越多,“燒酒”的名字慢慢成為了蒸餾酒所有了。燒酒也成為我國蒸餾酒的官方名稱,與黃酒并列成為我國兩種酒類。
到清代中期,燒酒產量已經與黃酒平分秋色了,甚至超過黃酒的產量。民間對燒酒的稱謂還有:燒刀子、老白干等,以谷物原料的主流:高粱燒、米燒、麥燒、玉米燒、糟燒(黃酒酒糟蒸餾酒)等,其中高粱燒酒的品質最佳。還有少量的薯類燒酒:地瓜燒。但是,“燒酒”基本上特指“傳統固態法谷物蒸餾酒”。
白酒代替燒酒成為正式名稱
上世紀50年代,白酒工業化、產品標準化的出現。燒酒統一名稱為:白酒。從此,白酒代替燒酒成為我國傳統谷物蒸餾酒的正式名稱,登上歷史舞臺。
因為,當時國家貧弱,糧食產量低,國家對于白酒的工藝、原料、用曲等等都進行了外延,白酒在傳統的谷物和固態法上做了很多的改動。液態法、食用酒精勾兌法等等的出現。
在這樣的情況下,完全繼承傳統“燒酒”的白酒,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傳統的“燒酒”了。我們丟棄了傳統的“燒酒”,而韓國燒酒(Soju)和日本燒酒(燒酎)卻對我們又有了大舉進攻之勢,確實很尷尬。
回想這短短70年的歷史,從燒酒到白酒,我們白酒產業無限的發展,我們的黃酒沒落,國人對白酒行業的各種不信任,我們傳統白酒在繼承中究竟丟失了什么?
以上內容均為本人收集相關資料總結的個人觀點,并不一定與真實情況對等,僅供酒友之間探討,如引用的圖文有侵犯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本人,以便及時刪除相關內容。另外,本號已經申請“原創保護”,轉發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