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這個讓古今中外上至天子帝王、下至黎民百姓都離不開的神奇飲品在中國是怎樣誕生的吧!在中國,關于酒的起源,有三種被大眾普遍接受的傳說:猿猴造酒、儀狄造酒和杜康造酒。
猿猴造酒
在中國的許多歷史文獻中,都對一些“猴子釀酒師”有著詳細的記載。一群生活在黃山的猿猴,聰明的他們總要在花果繁茂時多多采集野果,以便儲藏起來留到寒冬食用。但是山上的野果太多了,貪心的他們只能把吃不了的果子囤積在巖洞和石洼之中。
久而久之,這些含有糖分的野果日益腐爛發酵,連猴子們自己都忘了。直到有一天,他們聞到了香甜的酒氣悠悠飄出,才發現這汪瓊漿,大的甚至有幾十石之多!后來,上山之人就把這些酒挑回家中,稱為“猿酒”。
儀狄造酒
儀狄造酒是流傳廣泛的造酒傳說。相傳舜的女兒儀狄擅長釀酒,酒味醇美。儀狄把酒獻給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覺得味道醇美。但因此就疏遠了儀狄,戒絕了美酒,并且說道:“后代一定有因為美酒而使國家滅亡的。”
但是據更多的史料記載,酒在禹之前就出現了,這與傳說中并不一致。所以大師郭沫若提出“相傳禹臣儀狄開始造酒,這是指比原始社會時代的酒更甘美濃烈的旨酒”,這種說法似乎更為可信。
杜康造酒
還有一種說法是杜康造酒,在民間特別流行,原因是舊時代的很多文學作品之類大都是這樣說的。杜康造酒的說法主要由于曹操的樂府詩《短歌行》提到“何以解優,惟有杜康”而流行。在這里,杜康是酒的代名詞,因此人們把姓杜名康的這個人當作了釀酒的祖師。現代還有不少注釋這首詩的人把杜康解釋為最早釀酒者。
隨著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進人到農業杜會,人們的主要食物也變成了谷物,于是又出現了谷物酒。而在谷物酒的釀造中,因谷物不能直接與酵母菌發生作用而生成酒精,故谷物中的淀粉必須先經過水解,轉化成葡萄糖后再發酵成酒精,即是先糖化,后發酵,再酒化的過程。
天長地久,大自然中野果、谷物的自然酒化現象,經過人們的長期觀察總結,終于使釀酒逐步變成了人類自覺、有意識的生產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