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雅愉品酒一級品酒師,您身邊的酒文化傳播者!
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歡,喝酒助興,興是關鍵。為了增添喝酒的樂趣,人們常常在喝酒時玩一些小游戲,以活躍酒桌氣氛。你平常喝酒的時候會玩什么游戲呢?躲不開的就是猜拳、擲色子、轉瓶子這些。
比起我們現在的玩法,古人喝酒可有意思多了。文雅一點兒的有曲水流觴,熱鬧一點兒的有擊鼓傳花,花樣繁多。
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一般是指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余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游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
酒令,按形式可分為雅令、通令和籌令。雅令,是指文人的酒令,這類酒令按內容可分為字令、詩令、詞令和花鳥蟲令。前者要求象形、會決心書兼有。
以詩人的"智力競賽"為內容的雅令,雖然情趣古雅,然而一般人做不來,所以又有一類酒令應運而生,它不必勞神,幾乎人人皆可為之,這種大眾化的酒令被稱作"通令"。憑投骰子,劃酒拳的運氣,當然不必動腦筋。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酒令由來己久,最早誕生于西周,完備于隋唐。最早的酒令,完全是在酒宴中維護禮法的條規。在古代還設有"立之監"、"佐主史"的令官,即酒令的執法者,這時的酒令是限制飲酒而不是勸人多飲的。
漢初,《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記載,呂后專政,有一天宴請群臣,皇室貴族劉章為酒監,請以軍令行酒令。席間有呂氏族人酗酒離席,被劉章當場砍殺,可以看出那時的酒令比較嚴肅,還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
最古老而又持久的酒令當首推投壺,投壺誕生于春秋前,盛行于戰國。在《史記:滑稽列傳》就有記載過投壺的盛況。
在河南南陽臥龍崗漢畫館中藏有一幅生動形象的投壺石刻圖。
↑南陽漢畫像《投壺圖》
三國名士邯鄲淳的《投壺賦》描繪最為出色:"絡繹聯翩,爰爰兔發,翻翻隼隼,不盈不縮,應壺順入",可窺見當時盛況。
魏晉時,文人雅士喜襲古風之上,已之整日飲酒作樂,縱情山水,清淡老莊,游心翰墨,作流觴曲水之舉。
"流觴曲水"就是,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邊,一人置盛滿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順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飲之,再乘微醉或嘯呤或援翰,作出詩來。
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就是在晉穆帝永和9年的蘭亭修禊大會上與眾人流觴曲水而作。
↑蘭亭集序
當酒令演變到唐代時,比較盛的便是"藏鉤""射覆"等幾種。"藏鉤"也稱"送鉤",簡便易行。即甲方將"鉤"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狀讓乙方猜度,猜錯罰酒。
↑藏鉤
"射覆"是先分隊,也叫"分曹",先讓一方暗覆物于器皿下讓另一方猜。射就是猜或度量之意,唐代詩人李商隱就精于此道,他在詩中寫道:"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明清兩朝流行的酒令當推"擰酒令兒",即不倒翁。先擰著它旋轉,一待停下后,不倒翁的臉朝著誰就罰誰飲酒,粵人稱"酒令公仔"。《紅樓夢》六十七回寫薛蟠給薛姨媽和寶釵帶的禮物中就有酒令兒。
酒令演變到清代來,其形式越來越豐富。比如投壺猜枚或聯詩對句,或拆字測簽,或猜拳行令,經過一番"游戲",最后由令官仲裁,輸者或違令者必須"飲滿一大杯"。
飲酒作樂,行以酒令為興,如果在酒桌上只玩擲骰子、猜拳這種不懂腦子的游戲實屬對好酒的一種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