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鑒別白酒好壞?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放在一起喝著比比。好酒不是吹出來,是擂臺PK勝出來的。
一個品鑒分享引來的話題:二百多米的品鑒款比頭牌1935好喝?
說來話不長,普濟口糧酒品鑒群里,每天都有人分享自己品酒的感受。這次也是,當時大家反應正常,沒想到第二天話題會發酵。群友們圍繞著如何品鑒好賴酒,展開了討論,甚至可以說是爭論。
事情起頭是這樣的:頭天晚上,19:19時分,藍先生在家品酒。他亮出三款并上了圖片,為茅臺1935和二款本群品鑒酒,一塊比著喝。喝到19:34,藍先生發一句:“我存勝出。”
“我存”是酒名,群里的品鑒酒,意思很明了,我存比1935好。
既然比過1935,普濟隨著跟了一句:“1935能比過8號不?”
藍先生回答道:“8號跟1935各有千秋吧,但是我存絕對勝出”。
隨后有人表示驚訝,也有其他議論,但沒引起討論。
該話題第二天開始發酵:原來這三款名牌酒品質差不多
半夜00:49,有幾位夜貓子議論這話題。IVAN先生說:“1935好于1988,1988好于珍15,如果我存可以跟1935比(勝出),那性價比是相當的高。”
早晨07:11又接上這個話題,霖先生說:“所以說如果我存好于1935的話,那是很厲害了。但是真的好于嗎?有實力的酒友再去對比對比,咱也沒有1935這么貴的酒啊!”
五千先生接著話茬:“1935沒有就用飛天迎賓,如果還沒有就用賴茅經典,品鑒一下就不糾結了。”
五千先生認為這幾款名牌酒的品質相當,三款中任一款都能跟我存酒比出客觀結果。
話題繼續發酵:有人要用我存加100塊換1935
引起話題發酵是早上08:58,旭日先生冒一句話:“我愿用我存,與群友加價交換原廠正品的1935(每瓶加價100多元)和等量交換習酒1988。”
霖先生立馬追問:“啥意思,我存+100塊換1935?”
旭日先生確認道:“對,1瓶我存加100-150換一瓶1935。”
話到這里暫時停住了,可能是上班時間,大家都在奔波的路上顧不上說話。但是從這幾句話,能明顯感覺到已經不再是昨晚的話題了,也勾起了酒友的興趣。二百多米的品鑒酒加一百,要換取一千好幾的1935?零頭都不夠。
且不說把昨晚的品鑒結果,引導到這個“交換”話題上,有哪點不對了。
話題被“拱火”爆發:秒殺1935的酒你還加價
09:04,沉默先生估計到崗了,立馬對旭日先生說:“你真聰明,讓一些人現了形。”
霖先生趕緊接上:“虧了哦,秒殺1935的酒你還加價!”
旭日先生再次確認道:“我愿吃這個‘虧’,只要是原廠正品1935(500ml)就可以。”
看著話題被帶偏,普濟說:“1935的品牌價值呢?你幾個吃了嗎?邏輯常識都丟了”
看到這里,關于白酒鑒別的話題好像出現了打開的契機。但是如果不加引導,如此繼續下去,不僅不能正常說話,則會對品鑒分享的酒友造成沖擊。
到底該怎么PK?“驢頭對驢頭,馬嘴對馬嘴”
前面三段話所表達的意思很明確,既然有人確定我存品鑒酒好于1935,而且群里沒有反對意見。那么,我愿意用勝出的酒換落敗的酒,而且還加錢。
表面看,這樣演繹沒毛病,所以得到“拱火”。在普濟指出有邏輯常識問題,并且有不知先生指明“1935品牌價值1000”時,沉默先生還反駁普濟:“你的邏輯并不是常識。”
那么,“換酒”論點怎么犯了邏輯常識的錯誤呢?普濟解釋說:“一個是品牌,一個是品質,兩個不同的產品,能把價值放在一起對比嗎?”
普濟接著說:“單就品質而言,昨晚藍先生的品鑒是成立的。到這里來,找的是酒的品質和性價比,不是品牌。拿品質可以和同類所有產品比較,包括名牌。如果把酒的品質、品牌和產品概念混為一談,就是邏輯常識錯誤了。”
白酒鑒別的“必殺技”:好酒是PK出來的
如今白酒產品眾多,每個喝酒的人會不斷接觸到各種新的品牌和產品,所以鑒別好壞酒成了日常功課。不然的話,不僅難以喝到好酒,而且會不斷掉坑。
簡短直說。白酒的比較,有三大分類:品牌、價位和品質。對喝酒的人來說,需要的是品質,只要能鑒別酒的品質好壞就行。
品質怎么鑒別呢?也有很多方法,比如科技層面的成分比較、經驗層面的盲評。喝酒的人只要喝著舒坦,優質糧食酒、沒有添加劑、價格合理就好。
如此要求,就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準確地鑒別出酒的好壞。這個辦法就是PK,把同類的幾款酒,各倒一杯,挨個比著品鑒,好喝的那款就是了。然后再得到這款酒的身份資料,又有性價比優勢,那么你就找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