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很多網友認為目前國內高端酒,如山東的景芝、國井、古貝春等,河南的仰韶、宋河、賒店等,這些酒的價格媲美大牌中高端酒,沒有性價比,并質疑:他們能否與名酒企業叫板?
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
想必很多酒友心里都有這樣的懷疑,覺得不是名酒企業生產的酒比不上名酒企業的,那么,非名酒企業釀的酒真的比不上名酒企業?
我們先來盤點一下這五次全國評酒會的得失。
自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內共舉辦過五次國家級的名酒評選活動。
第一屆(北京),1952年,“四大名酒”出臺。第一屆,共評出八種國家級名酒:其中白酒四種,黃酒一種,葡萄酒三種。茅臺(55°)、汾酒(65°)、瀘州大曲酒(65°)、西鳳酒(65°),四款產品折桂,成為中國“四大名酒”。
第一屆的全國名酒評酒會,實際上算不上全國意義上的評酒會。第一屆全國評酒會收集的酒樣(含黃酒、果酒和葡萄酒),總共103種,因為準備工作和條件較差,很多酒企,因為各種原因,并沒有參加第一屆的全國評酒會。但評選出的四大名酒對我國推動生產和提高產品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并給以后的評酒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開創了我國酒類評比歷史的新篇章,為我國酒類評比寫下極為珍貴的一頁。
第二屆(北京),1963年,“老八大”成功衛冕。第二屆,共評出國家級名酒十八種:其中白酒八種(八大名酒),黃酒二種,啤酒一種,葡萄酒六種,露酒一種。五糧液(60°)、古井貢酒(65°)、瀘州老窖特曲(60°)、全興大曲酒(59°)、茅臺酒(55°)、西鳳酒(65°)、汾酒(65°)、董酒(60°),八款產品,成為“八大名酒”,也是目前俗稱的“老八大名酒”。
1952年的全國評酒會,在全國引起極大震動,促進了酒類市場銷售的大步提高。不但在酒類企業中樹立了榜樣,也在各行各業掀起了生產新高潮,全國各地涌現出眾多品質優良、風格各異的酒類產品。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參加了第二屆評酒會。
第一屆和第二屆的全國評酒會,評選名酒的方法是“評議”,從第三屆開始,按照“色、香、味、格”四個標準評選酒樣,掀開了白酒“品評”的序章,并延續至今。
第三屆全國名酒評酒會上將白酒風格劃分為“濃、清、醬”三大香型,這一屆的全國名酒評酒會,也被認為是最權威、最專業的一屆名酒評酒會。
第三屆(大連),1979年,“新八大”取代“老八大”,第三屆,共評出白酒八種,黃酒二種,啤酒一種,葡萄酒和果露酒七種。茅臺酒(55°),汾酒(60°),五糧液(60°),劍南春(50°、52°、60°),古井貢酒(53°),洋河大曲酒(55°、62°、64°),董酒(60°),瀘州老窖特曲酒(60°),現在稱“新八大名酒”。
從第三次全國評酒會以后,中國白酒有了香型之分。西鳳酒和全興大曲,在上報香型的時候,上報成“清香型”,結果雙雙名落孫山,與“新八大”名酒,失之交臂。而董酒則以“其它香型”入選,“其它”到底是什么,很難說清楚。
第四屆(連云港、太原、青島),1983年、1984年、1985年,“十三大名酒”出爐。第四屆全國評酒會分成了三部分,1983年評選的黃酒和葡萄酒,1984年評選的白酒,1985年評選的啤酒、果露酒和配制酒。
白酒也改成了金質獎和銀質獎。飛天牌茅臺酒,古井亭牌長城牌汾酒,交杯牌五糧液牌五糧液,羊禾牌洋河大曲,劍南春牌劍南春,古井牌古井貢酒,董牌董酒,西鳳牌西鳳酒,瀘州牌瀘州老窖特曲,雙溝牌雙溝大曲,黃鶴樓牌特制黃鶴樓酒,郎泉牌郎酒,全興牌全興大曲。
第五屆(合肥),1989年,“十七大名酒”之后再無名酒。第五屆,共評出金質獎17枚,銀質獎53枚。
飛天牌、紅星牌茅臺酒(大曲醬香53°),古亭牌、汾字牌、長城牌汾酒(大曲清香65°、53°),五糧液牌五糧液(大曲濃香60°、52°、39°),洋河牌洋河大曲(大曲濃香55°、48°、39°),劍南春牌劍南春(大曲濃香60°、48°、38°),古井牌古井貢酒(大曲濃香60°、55°、38°),董牌董酒(小曲其它香58°)、飛天牌董醇(小曲其它香38°),西鳳牌西鳳酒(大曲其它香65°、55°、39°),瀘州牌瀘州老窖特曲(大曲濃香60°、52°、38°),全興牌全興大曲(大曲濃香60°、52°、38°),雙溝牌雙溝特曲(大曲濃香53°、46°)、雙溝特液(大曲濃香39°),黃鶴樓牌特質黃鶴樓酒(大曲清香62°、54°、39°),郎泉牌郎酒(大曲醬香53°、39°),武陵牌武陵酒(大曲醬香53°、39°),寶豐牌寶豐酒(大曲清香63°、54°),宋河牌宋河糧液(大曲濃香54°、38°),沱牌沱牌曲酒(大曲濃香54°、38°)。
自此以后,我國再沒有舉辦全國名酒評酒會,各種原因,五味雜陳。
名酒,成為眾多酒企心中“永遠”的痛
1989年,第五屆全國評酒會至今,長達30多年了,中國再也沒有舉辦過任何形式的全國名酒評酒會了。而米香型白酒,作為中國白酒十二香型之一,卻沒有任何一個品牌甚至產品躋身中國名酒之列,但卻成為中國十二大香型之一,不得不說是米香型的悲哀。
現在的大型酒企為了產量,采用機械化生產無可厚非,但在很多工序上的偷工減料,也為品質下降埋下了隱患。諸如窖池越來越大、原窖泥越來越少,自然攤晾改為風扇急劇降溫、冷卻,原糧購買國外高粱等等,完全破壞了酒糧中微生物的活動,甚至根本不在具備傳統中國酒類原著微生物種群,導致酒質下降,失去了名酒風范。
中國很多“非名酒”企業,更加關注企業發展,更加追求品質卓越,重視生產中的每一個細節。
當然,如茅臺、五糧液、汾酒這樣的名酒企業也都在不斷關注品質,在品質保障下,探求產量最大化,但好產品,產量實在有限,無論是大酒企還是小酒企,都是一樣的。中國白酒釀造,是五谷原糧的極致體現。釀酒本身就是一種傳統工藝,如果非要用科學指標來嚴格約束他們,中國白酒也就失去了傳統。
當下的中國白酒市場,依然還是茅、五、洋、瀘、古、汾等名酒的天下,縱然其他企業拿命去搏,依然很難撼動老名酒的地位。曾經的老名酒全興大曲、西鳳酒、武陵酒、黃鶴樓、寶豐、宋河,都已經很難在外省市場見到,即使有,與其他名酒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語。
時光冉冉,如今的90后、00后,正在逐漸成為社會主流,消費個性化、小眾化越來越成為主流,人們對健康生活的品質追求越來越重視。
酒是越喝越少,價格是越來越高。面對越來越“飛天”的名酒價格,很多喜愛“喝兩盅”的消費者感慨“好酒是越來越喝不起了。”名酒價格越漲越高,“非名酒”價高,消費者看不上,價低,又說酒不好,“名酒”桂冠,成為“非名酒”企業永遠過不去的坎。
是時候重啟全國名酒評酒會了,希望中國酒類主管單位、行業協會、酒界專家們共同關注,給更多的中國酒類生產企業一個期盼,無論好與壞,至少還有一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