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它炙熱似火,冷酷如冰,它能讓人超脫曠達,放蕩無常;它能讓人忘卻憂愁,自由翱翔;它也能讓人肆行無忌,深淵沉淪。它仿佛一個變化多端的精靈,叫人又愛又恨。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政治大家,“拜倒”在美酒的“石榴裙”下,演繹著自己的不朽傳奇。今天,盤點一下史上著名的9大酒客,大家也來感受一下名人的酒情結吧!
壹李白:“詩仙”也是“酒仙”
李白的生活中無處不有酒,估計是這樣才煉就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豪情吧。正如郭沫若所說:“李白真可以說是生于酒而死于酒。”關于他的死眾說紛壇,但大多都與飲酒有關,其中最富浪漫主義色彩的是說他醉后到采石礬的江中捉月亮落水而死。
貳杜甫:“詩圣”心系天下,借酒抒情
無獨有偶,“大李杜”中的杜甫也是嗜酒如命。他一生命途多舛,憂國憂民,同時也縱酒悲歌。在他留下的1400多首詩歌中,有300首涉及到飲酒。子美兄,敢問這一世統共喝了多少酒才寫出了“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這樣的筆觸?
叁武松:有好酒助威,打虎那是小菜一碟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會知道,武松武藝高強,是個俠義之士。雖然酒量驚人,但武松從不耽誤事,喝酒還能給他助威:打老虎,法辦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哪一件不是為民除害,大快人心?所以,這史上最牛逼的酒客怎么能少了武松呢。
肆周恩來:美男子總理“千杯不醉”
提起周總理的酒量,那一批中央領導人應該無人與之比肩。1945年,在重慶談判期間的一次宴會上,周恩來代替毛澤東一杯接一杯酒地干杯,擋回國民黨人士一輪輪的“攻勢”。酒后周總理依然神采奕奕,機智又誠懇,一位在場記者不禁由衷感慨道:“一個周恩來就打敗了整個國民黨”。
伍
海明威:不喝酒不成活
海明威是美國著名的作家。他非常嗜酒,一戰期間受傷住院時,他就經常偷偷喝酒。而在《太陽照常升起》出版成名后,他過上了寫作、喝酒、釣魚和打網球的生活。他習慣飯前喝苦艾酒,飯間喝紅葡萄酒,運動前喝伏特加,最后喝威士忌加蘇打。晚上還要到酒吧喝酒,消除白天寫作的疲勞,這也難怪他小說里的角色個個都是酒鬼了。
陸埃德加愛倫坡:愛酒如癡不惜丟掉性命
埃德加·愛倫·坡是十九世紀的美國詩人和小說家,以神秘故事和恐怖小說聞名于世。據說坡相當嗜酒,在他想參軍的時候,因為醉態百出而被迅速解雇。同時,他的酒癮也導致了他的死亡,在同年少時的戀人訂婚后,他決心戒酒,但終究抵不住酒精的誘惑,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就此離世。
柒丘吉爾:不管勝利與否,我都需要香檳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作為酒徒的名聲毫不遜色于他作為政治家和作家的名聲。他曾說:“我的要求不高,只求最好。”丘吉爾對優質波特酒、高級波爾多酒、高級雪茄、優質白蘭地、上等蘇格蘭威士忌,特別是香檳都頗為著迷。他將香檳視為戰時必需品之一,他說:“勝利了,我理所當然應該喝香檳慶祝一番;戰敗了,我仍需要香檳。”
捌彼得大帝:最偉大的沙皇也是酒徒
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在位期間力行改革,使俄羅斯現代化。此外,政績斐然的彼得大帝也可以說得上是一位“酒國之君”,他不光自己愛喝酒,犒賞部下方式也是請其免費喝酒。據傳,他會在部下的下巴蓋一個官印,只要官印未洗掉,仰起下巴發幾聲喉音,就可免費出入任何一家酒店盡情暢飲。
玖托馬斯 杰斐遜:葡萄酒的狂熱粉
說到葡萄酒愛好者,美國的第三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絕對算是一位狂熱粉,他不僅在家中專門建造酒窖放置藏酒,同時在18世紀,從歐洲引進了很多葡萄藤,種植在宅邸附近,來實現他在美國釀出好酒的夢想。雖然因為根瘤蚜病害沒能實現,但此舉卻為美國葡萄酒業后來的發展播下了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