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水系,四季分明的溫暖濕潤氣候,包括紅高粱在內的各種谷物成為當地的“紅糧”,加上傳統的窖池,形成了四川酒業風靡全球的濃香型白酒體系。川酒的口感如何?天下濃香。
例外的當屬于郎酒,在香型上,郎酒更接近貴州酒系,屬于地道的醬香系統,如果不是因為行政區劃的原因,和貴州比鄰的古藺郎酒實在不應該屬于川酒,而近乎于貴州酒。不過也好,有這么多不同的色彩,使川酒體系更豐滿。
與習酒隔河相望的郎酒在1933年的《四川經濟志》中已經有記載,說是和茅臺很難區分,身價也是非同小可,當時茅臺昂貴,郎酒也水漲船高,和今天的情況一樣,每罐大洋六七角,到成都則價格升到一元,1957年國營郎酒廠成立,低度的郎酒香味濃厚,有“高度喝茅臺,低度喝郎酒”之說,“文革”后期,郎酒找到了附近山上的洞窟用于藏酒,結果風味更好,成就了今天的四川也擁有優質醬香酒的局面。
不過顯然,更值得大書特書的應該是濃香型的酒類,歷史的積累無疑是川酒質量優秀的基礎,明清時期開始,四川開始普遍釀造蒸餾酒,使用特制的窖池進行固態發酵,如今傳世的還有瀘州、宜賓的老窖池,為我們提供了相關的實物佐證。
老窖是四川酒業傳承久遠的釀造方式,所謂窖池,是當地用一些特殊的黃泥筑成,保水性很強,滲入窖泥的水分能夠充分滿足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連續使用的時間很長就成為老窖。在瀘州老窖酒廠被稱為國窖的幾口窖池看到,這些明代的窖池雖然形狀不規則,也不是很大,可是窖泥卻非常芳香,陽光下本來灰白色的窖泥閃爍著五彩,據說這里面的總酸、總脂含量很高,腐殖層和微生物種類異常豐富,其中有益的微生物更是有幾百種之多,一池之中的微生物群落如此之多,可以促進酒的生化反應。所謂“千年老窖萬年糟”是傳統,更是經得起科學分析的傳統。
瀘州擁有百年以上的窖池1619口,其中明代的窖池被列為第四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釀造出來的酒的質量明顯好于別的窖池。宜賓也擁有明代的老窖池,2005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了五糧液集團提供的明代老窖中一塊10克重的窖泥,據說,當地糟坊中有16口明代古窖池,是我國現存時間最長的地穴式曲酒發酵窖池,上世紀60年代國家文物部門考察過,一直到現在,這些窖池還在默默地釀造好酒。
除了窖池,四川酒界的釀酒遺跡還有很多,包括成都著名的水井街酒坊遺址。它可以上溯到明朝,這酒坊原來是全興大曲的生產場地,1998年,酒廠對釀酒車間進行改造的時候,偶然發現了地下掩埋的釀酒遺址,這片空間發現了酒窖、晾堂、爐灶等設備遺跡,從歷史的類型學排列上,可以將明、清、民國及當代連接起來。600年來,這里沒有斷酒的生產。該遺址被評為國家文物局1999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綿竹劍南春的天益老號酒坊遺址,也是我國近年來重要的考古發現,2006年被列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中光酒窖就有7組26口,另外還有水井等遺址,《清宣宗實錄》里面提到,當時四川糟坊多至千余座,現在發現的遺址似乎可以說明這一情況,而現在川酒的生產旺盛也在輝映那個時代。
歷史久未破,這大概是川酒最引以為傲的地方。無破損意味著自己的技術傳承不是無根之樹。據專家分析,明代盛行的薛濤酒,很可能是全興的前身,宜賓的雜糧酒就是從五糧液衍生而來的,而瀘州老窖和劍南春根本連名字都沒改。難怪瀘州老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了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