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酒行業的黃金十年,產品漲價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價格帶的空缺。所以許多企業紛紛搶占空缺價格帶,導致行業整體提價明顯。如今,在行業過渡期,這樣的“搶占價格帶”理念還存在嗎?《中國酒業》雜志記者采訪了眾多行業人士,就漲價現象發表各自的觀點與看法。
名品世家(北京)酒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明輝
商家在沒有控貨壓力與互聯網透明的情況下,中間暴利的時代已經結束。再加上中產階級消費群體的擴大,價格上漲對消費者來說也并非壞事。從價格上調對消費者的影響來看,對于茅臺、五糧液等高端消費來說,由于上調幅度相對不大,影響是非常小的,在這個區間,越往上走,顧客更珍惜,關鍵還是在于幅度。
從填補價格帶的角度看,單純的填補是有難度的,主要是價格帶差距過小。象茅臺等醬香型的酒,即使價格帶有空缺,能在品質、口感、包裝等各方面都能與這些頂尖“選手”相媲美的產品寥寥無幾;濃香型的可選擇性稍強一些,如瀘州老窖、劍南春、全興、水井坊、沱牌舍得等。
在過去的黃金期,五糧液達到1600左右的價格高位,再加上團購的盛行,確實給不少廠家提供了機會與空檔,最典型的就是洋河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受益于團購機遇下的價格帶填補,在合適的時機做了正確的決定,為后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但就目前來說,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機率較小,如果價格差大,還是有機會的。
財經作家 劉林(焚書)
三個角度看漲價:
漲價的這些產品主要是以品牌產品為主,這主要源自于對經濟規律的正常回歸。價值決定了價格。任何的商業行為,其實是都不會違背這個規律。“國八條”加上后來的酒市場的持續不景氣,開始造成了很多經銷商非常茫然,沒有更好的策略,看到狼來了,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降價,用大規模降價來維護市場,留住消費者,其實這種狀況是一種不正常的狀況,屬于一種成本和投入的倒掛,如果持續下去會導致酒廠死掉,持續之后會造成一種消費者的麻木。而當現在出現弱復蘇的時候,消費者已經差不多認同了這種品牌的價值。此時酒廠漲價其實屬于一種價值和價格回歸真正理性策略,一種市場規律。
過渡期酒產品漲價,價格帶是否存在的問題。我覺得,價格帶是一定存在的,前提是品牌和品質,這兩方面能夠hold住。也就說品牌和品質如果能在一個平衡線上,那么他有支撐價格帶的理由,就會讓消費者明白,這是在滿足一種消費的需求。
從現在的整體來看,我認為。消費者在選購的過程中已經比之前更專業的多也更理性了。消費者盲目購買,或者是沖動購買的行為會越來越少。而懂酒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多,這種狀況會造成在每個價格帶,消費者都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自飲的低端擼串兒酒,可以消費選擇相對價位比較低的;而如果是進行宴請之類的消費采用中檔價格帶的產品,而高檔社交,也有消費者需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品牌好,概念好,品質又好,三個要素能夠形成合力,在哪個價格帶。都有一定的市場空間。(待續)
(本文選自《中國酒業》雜志專題“眾說紛紜 漲價背后”)
精彩推薦:
★
免責聲明:本公眾平臺轉載自其它媒體或個人的文章,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我們將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來源和原創作者,如果文章作者認為本公眾平臺某部分內容有侵權嫌疑,敬請在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通知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更改或刪除。
★
戳原文,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