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發(1930-2000),貴州仁懷市茅臺鎮人,茅臺鎮著名的“勾兌大師”。1951年茅臺酒廠成立,李興發開始進入茅臺酒廠當工人。1955至1986年任茅臺酒廠副廠長。
1965年在四川瀘州市召開的全國第一屆名白酒技術協作會上,時任茅臺酒廠技術員的季克良宣讀了用科學理論總結整理的李興發科研小組科研成果《我們是如何勾酒的》,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各廠家代表的高度重視。李興發科研小組首次確立了茅臺酒的“醬香、窖底、醇甜”三種典型體。
完善了茅臺酒的傳統生產工藝,使其勾兌工藝更科學,為白酒香體鑒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白酒行業提供了規范、科學的評比標準,被評為高級工程師。
李為茅臺鞠躬盡瘁的李興發
他,針對茅臺酒質量的不穩定,用了千百次的反復實驗,終于尋找到白酒勾兌的規律;他,率先提出茅臺酒香型劃分的理論依據,成為白酒香型劃分的鼻祖;
他,用無限忠誠于國酒茅臺的心血,換來對茅臺酒及其白酒業的卓越貢獻;
他,被評為白酒界的高級釀酒工程師,中國食品協會醬香酒顧問;
在確立三種典型酒體之后,李興發又按不同比例,采取任意、循環、淘汰等勾兌方法進行數百次勾兌,掌握了茅臺酒的勾兌規律,勾兌出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豐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風格獨特,酒質完美的茅臺酒。根據其獨特的芳香,李興發將它命名為“醬香型”白酒。
1965年6月,新華社刊登了一篇題為《茅臺酒質量進一步提高》的新聞報道,該文指出:“工人出身的副廠長李興發目前發現的調配(勾兌)方法調配酒,可以穩定地保持茅臺酒的特有香氣和其他質量標準。”
李興發先后3次參加過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組建的貴州茅臺酒總結工作組和茅臺酒試點委員會,1988年,李興發被評為高級釀酒工程師,被聘為中國食品協會醬香酒顧問。
2000年8月13日,李興發因病逝世,2002年,茅臺酒廠在中國酒文化城現代館區塑立了李興發石刻雕像,以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