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說,書中也有烈酒蒸騰三碗不過崗,書中也有綠林好漢嘯聚梁山泊。人人愛酒,人人都離不開酒,古人也非常樂于將酒氣熏染到小說話本之中,如此這般,故事中的人多了幾分市井氣,故事中的事也平添些許戲劇性。
遍數古代小說話本,其中酒氣最重者,當屬《水滸傳》。常言道:一部水滸,半本酒氣。書中多有綠林好漢江湖義氣,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暗合命數則納頭便拜,這其中的“不打不相識”與“不打便相識”都需要酒氣來烘托氣氛。從這一角度來看的話,《水滸傳》堪稱是一部浸泡在酒中的文學史書。全書無處不在寫酒:其人物,個個飲酒;其場面,處處有酒;其故事情節,章章述酒。《水滸傳》雖然是取材宋事,產生于元末明初,宋代酒業空前繁榮和飲酒之風盛行在其中得以比較全面的闡述。
水滸酒文化的功能也是多種多樣的。《水滸傳》中按照飲酒人的社會地位和身份來劃分,只要分為兩個飲酒的不同群體:王公貴族、梁山英雄們。他們的飲酒都各具特色,不論是在飲酒的場面還是飲酒的方式上都具有自己獨有的特色。
水滸中的酒氣是宋代釀酒工藝純熟、酒文化興盛和明代市井酒氣濃郁的混合表現。宋朝建立之后,社會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到了南宋時期,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為南方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大量的勞動力,水利工程的建設,經濟重心南移,更是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繁榮景象。這一時期酒業發展進入了繁榮時期,宋人周輝《清波雜志》卷六記載:“今祭祀、宴饗,饋遺,非酒不行。田畝種秫,三之一供釀財曲蘗,猶不充用。”同事,宋代制曲釀酒方面的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表現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大批有關制曲釀酒工藝的專著,如朱肱的《北山酒經》、蘇軾的《東坡酒經》、林洪的《新豐酒經》等,其中朱肱的《北山酒經》是最系統最完整也是最具有指導意義的釀酒著作,主要總結了歷代釀酒的主要理論、制曲技術和釀酒技術。這足以證明彼時釀酒工藝的成熟和酒文化的普及。
酒文化的積淀在《水滸傳》中主要是表現在人們往往通過酒精的麻醉作用來暫時忘掉自己煩惱,得到一種暫時的精神解脫也反映出人們追求一種自由快樂的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