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千里 酒水行業研究者
劍南春高喊“大唐國酒”,在酒業如平地一聲雷,國酒之名風靡酒業,成為酒業排資論輩的名片。自此,大秦國酒、大漢國酒、大清國酒、濃香國酒及文化國酒等名頭不絕于耳。為何劍南春敢于喊出“唐時宮廷酒,盛世劍南春”呢,是因為唐朝時劍南道每年向長安進貢“劍南燒春”。問題來了,宋朝比唐朝距離當下更近,為何很少有酒廠提“大宋國酒”呢?
經過研究發現,宋朝對酒實行“專賣榷酒”及“買樸”制度,即國家控制造曲、釀酒和售賣等盈利渠道。開封、臨安等大都市由官方直接造酒并賣酒,官方通過賣曲及百姓買樸等方式來控制城鎮及鄉村等偏遠區域,即使是嶺南等更為偏遠的區域,酒也很難自由貿易。
宋代官窖釀酒遺址
宋代官窖釀酒遺址
北宋的官營釀酒機構,被稱作“官庫”、“公庫”、“公使庫”,到南宋時,陸續出現以贍軍為名目的酒庫,又名“贍軍酒庫”,所釀的酒被稱為“官酒”、“官醞”及“兵廚”等名。造曲、釀酒、售賣等均受國家控制,民間沒有資格、能力及動力去發展釀酒事業,釀酒的高超技藝始終掌握在國家手中,所以能被稱為“大宋國酒”的產品必定是官方釀酒,甚至是皇家釀酒,不可能是民間釀酒、私營釀酒。
北宋地圖
宋太祖趙匡胤建都開封(北宋),京城中設立光祿寺,負責朝廷國事用酒,其生產的酒叫作“光祿酒”,具備“大宋國酒”的資格。光祿寺并非宋朝獨創,而是傳承自秦朝,其官員掌管祭祀、朝會及宴鄉酒醴膳羞之事。光祿寺在秦朝以后的王朝雖名字有所不同,如光祿勛(漢代)、光祿卿(后梁),但基本功能變化不大。光祿寺內設有專業的釀酒坊,專門生產皇帝飲用的御酒,其酒壇用黃色綢緞封蓋,又稱為“黃封酒”。皇帝常將黃封酒賜給大臣以示嘉獎。通常情況下,朝廷舉辦宴會時,入席者都能品嘗到黃封酒,甚至官員聚會時也會收到皇帝賜予的黃封酒。
北宋名臣、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曾經有幸品嘗過光祿酒,在《齋中列酒數壺》中寫道,中都光祿多新釀,不解隨人得一卮(zhi,古代盛酒的器皿)。由此可見,光祿酒貴為國酒,不是誰都能有資格品嘗,一是需要根據官場級別,二是需要機緣場景。同為蘇門四學士、書法家的黃庭堅就不太“幸運”,感慨喝不到光祿酒的遺憾,寫詩“無因光祿賜官酒,且學潞公灌蜀茶”。后來有幸得到光祿酒,又寫下“翰林來饋光祿酒,兩家水鑒共寒光”的詩句,說明當時能夠享受到光祿酒是一件值得慶賀、倍感榮耀的事情。
南宋地圖
宋高宗趙構建都臨安(南宋),御用酒的釀造依舊保持最高的規格,御酒不再被稱為“黃封酒”,而是被喚為“薔薇露”,而賜予大臣的酒則為“流香酒”。據陸游《老學庵筆記》中記載,壽皇時,禁中供御酒名薔薇露,賜大臣酒謂之流香酒。由此可見,薔薇露僅供皇室飲用,外人品嘗者甚少,除非是皇帝的心腹,否則皇室以外的人很難喝到薔薇露。無論是薔薇露,還是流香酒,是屬于那時的“皇家特供”,絕對不允許對外銷售,屬于無價之物。如果有小太監等偷著販賣,一經發現,會受到嚴厲的懲罰,諸如刺配充軍等。
相比北宋國酒光祿酒,南宋的薔薇露更為珍貴,除皇室以外,其他人很少喝到。南宋翰林學士周麟之是為數不多品嘗過薔薇露的大臣之一。為此寫下一首《雙投酒》紀念,君不見白玉壺中瓊液白,避暑一杯冰雪敵。只分名冠萬錢廚,此法妙絕天下無。又不見九重春色薔薇露,君王自酌觴金母。味涵椒桂光耀泉,御方弗許人間傳。向來我作金門客,不假釀花并漬核。日日公堂給上尊,時時帝所分余瀝。
想起南宋的名人,李清照、辛棄疾等也未曾飲用過“流香酒”,更不要說“薔薇露”。李清照筆下“三杯兩盞淡酒”,辛棄疾寫下“醉里挑燈看劍”,想必是普通的官酒或者民間自釀酒,否則又怎會用“淡”字呢。
御酒也好,貢酒也罷,諸如黃封酒、薔薇露、流香酒,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放眼當下,酒不再是專賣,也再無名義上的“國酒”,這便是幸福、美好的當下。舉一杯酒敬遠方,舉一杯酒敬未來,回想那刀光劍影、鼓角爭鳴的古代場景,再看當下幸福的生活,像醇香老酒流過喉頭進入腸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間。
作者簡介:歐陽千里,山東省新階層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理事,酒水行業研究者,新浪簽約自媒體,《中國酒業》、鳳凰網酒業智庫專家,佳釀網專欄作家,億歐網專家作者,國家名酒評論、銷售與市場、騰訊證券研究院、新食品、華夏酒報、網易酒香、食品新觀察等多家媒體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