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有“久”、“有”、“壽”之內涵,不論是喜慶筵席、親朋往來,還是逢年過節、日常家宴,人們都要舉杯暢飲,以增添一些喜慶氣氛。
此外,由于酒種種微妙的“神奇”作用,故千百年來,人們還會以酒祭祖、以酒提神、以酒助膽、以酒御寒等。
我國古代文人雅士飲酒,很講究飲人、飲地、飲候、飲趣、飲禁。
01
飲人
共飲者當是風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故交,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02
飲地
飲酒場所以竹林、高閣、花下、畫舫、幽館、平疇、名山、荷亭等地為佳,所謂“醉翁行樂處,草水亦可敬”,正是“奠枕樓頭風月,駐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
03
飲候
指選擇與飲地相和諧的新春、清秋、雨霽、積雪、新月等,最富詩情畫意之時飲酒。相傳“明四家”之一的大才子唐伯虎就常于晚涼之時,必邀知己至桃花塢相飲,成為一時佳話。
04
飲趣
飲酒之趣 ,有聯吟、清談、焚香、傳花、度曲等等。此中樂趣,恰如陶淵明所言:“有待菊花家釀酒,與君一醉一陶然!”
05
飲禁
主要包括苦勸、惡謔、噴穢等,避免飲酒時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古人飲酒很重視儀表和德性。《小雅》中說的“賓之初筵,左右秩秩”、“酒既和旨,飲 則孔偕”,指的就是禮儀之邦飲酒應有的好風尚。這些風尚雅興,令人回味無窮。
由此可見,在中國,酒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符號。
作為一種“文化符號”,酒代表著一種禮儀,一種氣氛,一種情趣,一種心境。試想將來的生活,閑暇之余,把酒撫琴;花好月圓,吟詩作賦;知己相會,推杯換盞;親朋團聚,觥籌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