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之源啟于中國,其用曲制酒、復式發酵的釀造方法,與世界上其他釀造酒有明顯的不同。
古人崇尚以黃酒養生。一般而言,適當喝些黃酒有益于身體健康。以酒治病可追溯到夏代,夏禹時期已經能釀酒,同時發現了曲,開始了有多種藥物浸泡而成的藥酒。在現知古的漢族醫學方書《五十二病方》記載了內外用黃酒配方30余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酒有開佛郁消沉積,通膈噎而散寒飲,治泄瘧而止冷痛。酉是酒的初文,醫學繁體字“醫”,充分體現了古代的醫療活動離不開“酒”字。殷商時代的甲骨文曾記載的“鬯其酒”,就是一種色美味香的藥酒,既能用于祭祀也能用于醫療。在把糧食作為寶貝的遠古年代,用糧食釀造出來的美酒自然是珍貴的上品。
《詩經》里:八月剝棗,十月獲稻。此為春酒,以介眉壽。到了隋唐藥酒使用為廣泛,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中就有藥酒方80余個,涉及補血、強身、驅邪的內外科、婦科等。我國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有藥材的“酒煮”、“酒浸”的記載。近現代酒制藥材包括酒炙、酒燉、酒蒸等,除有規定者外,一般都用黃酒。
穿越千年的黃酒,在勞動人民的經驗積累和現代的科學釀造技術下,更加醇正、芳香。上好的黃酒“清澈如水晶,香純似幽蘭”。只有具備了上述特點的佳釀,才能配制出藥效卓著、色香味俱全的養生酒。紹興黃酒,以糯米、小麥、鑒湖水精釀而成。酒性溫和,集醇厚、甘順、柔和、鮮爽于一體,甜、酸、苦、辣、鮮、澀六味調和,酒體和諧中庸,與中華文化相得益彰,無疑是藥用酒的上乘之選。據科學測算,黃酒中含有糊精、麥芽糖、葡萄糖、脂類、甘油、高級醇、維生素及有機酸等,這些成分經貯存,終使黃酒成為營養價值高的低酒精度飲品。此外黃酒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黃酒中氨基酸的含量,比同量啤酒、葡萄酒多一至數倍,故被譽為“液體蛋糕”。每天適量飲用可以活血化瘀,預防血栓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從而起到養生保健、舒筋強骨的保健功效。
紹興是個被黃酒浸潤的城市,釀酒、喝酒的歷史源遠流長,老百姓用簡單的黃酒搭配,起到不同的養生作用。
黃酒配螃蟹
螃蟹性寒味美,不易多吃,而黃酒性溫,能中和螃蟹里的寒性,去除其腥味,讓味道更加鮮美,也不傷身體。
酒浸棗子
黑棗洗凈瀝干,放入五年陳紹興黃酒,以沒入棗子為宜,根據自己的口味可以放入冰糖,蓋好蓋子,兩三周后就能食用,特別適合冬天,能暖腸胃,明目活血,潤澤肌膚,烏須黑發。
黃酒作為我國歷史悠久的酒種,經過歷代炎黃子孫幾千年的養育和呵護,已經與中華民族文化相融相隨、密不可分,同時,黃酒又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種禮儀、一種精神、一種藝術、一種習俗。紹興釀酒業,在春秋戰國時期,已較為普遍。歷經秦、漢、唐、宋、元、明、清,經久不衰,并逐步發展成為紹興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 一代代的紹興黃酒人恪守釀酒規范,傳承工匠精神,傳統和新技術相結合,在酒類中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