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與端午節——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
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農歷五月五日,大約形成于春秋戰國之際。“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清代寶廷《五日續<離騷>》)端即初始由于“五”與“午”同音,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叉名端五、端陽。直到唐代,為避玄宗生日之諱,將“端五”改為“端個從此,端午節的名字就固定下來了。
相傳他在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五日投淚羅江自殺,江中的漁夫聞訊泛舟趕來打撈,費盡周折也未見到他的尸體。為了保護屈原尸體不為鞍龍水獸所傷害,人們將粽子、雄黃酒等物扔進江中。端午節的形成主要是為悼屈原和辟邪惡。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舊時,每逢端午節,不少地區都有飲雄黃酒以驅疾除病的習慣。民俗約定要在這一天飲艾酒、菖蒲酒、雄黃酒,以鑲毒除病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炮制的白酒或黃酒。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于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蟲, “雄黃能殺百毒,辟百邪,殺蠱毒。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傷。” (《本草綱目·石部卷九·雄黃》)中國神話傳說中常出現用雄黃來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的情節,比如變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黃酒,失去控制現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滋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雄黃是一種含砷的化學物質,本身具有毒性,食用會對人體造成損害。所以,雄黃酒還是不喝為妙,以免中毒再就是飲菖蒲酒,人們為了辟邪、除惡、解毒,唐代即有飲營蒲酒的記載唐代《千金要方》《外臺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明代《本草綱目》《普濟方)等古籍書中,均載有此酒的配方及服法。菖蒲酒是我國傳統的時令飲料。
2、酒與中秋節——月下飲酒,閻家團圓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時在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個與家人團圓、賞月、飲酒的日子。農歷八月是秋季三個月中間的一個月,故而叫“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1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此夜,人們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 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無論家人團聚,還是摯友相會,都離不開賞月飲酒。《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了唐玄宗在宮中舉行中秋夜酒宴,并熄滅燈燭,月下進行“月飲”,到了清代,中秋節以飲桂花酒為習俗。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鐘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 面如皓月"。
專欄傳統白酒全套釀造技術作者:王杰釀酒69.9幣37人已購查看關于中秋節拜月,民間傳說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外出,巧遇王母娘娘,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開天成仙。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窺見了。幾天后,后羿外出狩獵,蓬蒙手持寶劍,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危急之時,嫦娥當機立斷,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下,其身子立時飄離地面,向天上飛去,飛到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來后,得知嫌娥已上月宮,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嫌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吃月餅飲酒的習俗便流傳開了。
3、酒與重陽節——登高飲酒,延年益壽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九”為陽數,兩陽相重,故而叫重陽節,現也叫老年節。重陽節的活動很多,如出游、登高、賞菊、插菜黃、吃重陽糕和飲菊花酒等。重陽節不僅有喝菊花酒的習俗,也有飲茱萸酒的習慣。人們在重陽日佩茱萸,認為飲菊花酒可令人長壽。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福的吉祥酒。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伙了遍生菊花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故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記載常飲菊花酒可"頭風。明耳目,去嬤痹,消百病""令人好顏色不老" “令頭不白" “輕身耐老延年等。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莖、葉、花的同時,釀制菊花酒,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專欄全套小曲白酒釀造法作者:王杰釀酒59.9幣20人已購查看4、酒與除——飲酒守歲,辭舊迎新
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夜,為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人們有別歲、守歲的習俗即除夕夜通宵不寢,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按習俗是要祭祀的,當然也要用酒和飲酒。
除夕飲用的酒品有屠蘇酒、椒柏酒。這原是正月初一的飲用酒品,后來改為在除夕飲用。宋代蘇轍在《除日》一詩中寫道: “年年最后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余”。“屠蘇”原是草庵之名。相傳古時有一人住在屠蘇庵中,每年除夕夜里,他給鄰里一包藥,讓人們將藥放在水中浸泡,到元且時,再用這井水對酒,合家歡飲,使全家人一年中都不會染上瘟疫。后人便將這草庵之名作為酒名。飲屠蘇酒始于東漢。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這樣的記載:“屠蘇酒,除延之《小品方》云:“此華佗方也。'元旦飲之,辟疫病一切不正之氣。”飲用方法也頗講究由幼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