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酒廠坐落于“酒都”宜賓,創始人是鄧子均,關于五糧液的起源故事有很多,但我們都知道,中國所有的酒廠,都是建國以后建立的,建國前,都是地方小酒作坊的經營方式,五糧液也不例外。
但五糧液的名字,真正確定下來,是在1909年。當時鄧子均獨創的“雜糧酒”贏得了眾多名仕的青睞,晚清舉人楊惠泉喝過此酒后,為這款酒重新起名,叫“五糧液”。
從此五糧液這一名字馳名大江南北,一度成為中國白酒的“頭號招牌”。
五糧液1952年建廠,1959年正式更名為“宜賓五糧液酒廠”。
1998年4月,五糧液上市首周收盤價53.65元,當時市值為171.68億元。2001年8月貴州茅臺上市,上市首周報收37.01元,市值僅有92.53億。而同期五糧液市值達到193.64億元,為貴州茅臺的2倍;2001年年報營業收入達47.42億元,是茅臺(16.18億元)的近3倍。
時過境遷,今天的茅臺早已“飛天”,但五糧液因為多品牌戰略,過度透支了自己的品牌價值,導致近十年來發展遲緩。如今五糧液的市值不足茅臺的三分之一。
2019年5月20日,第八代經典五糧液正式亮相,回顧五糧液的百年發展史,已經更新換代到第八代,每一代五糧液都有經典的回憶。經典的造型,穿越年代的記憶連接,都值得我們去一一記述。
第一代(1909年—1935年)
從1909到1935年,第一代經典五糧液經歷的26年間,風云變幻。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等相繼發生。中國走過了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北伐戰爭……
在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里,鄧子均和五糧液一起努力地生存下來。1932年,鄧子均注冊了“五糧液”商標,夢想著把五糧液進一步做大。
第二代(1934年—1958年)
民國33年,鄧子均為避日機轟炸,乃將“利川永”作坊轉佃與同業鐘煥然經營,舉家遷回南溪。
建國后,宜賓的白酒業也在新時代迎來新生。1952年,宜賓城的利川永、長發升等釀酒作坊,合成國營24酒廠,融合各糟坊的技術特色,以新的生產組織方式,開始生產五糧液。經歷太多風浪的鄧子均,受感于政府領導三番五次的登門拜訪,獻出了五糧液“陳氏秘方”。
第三代(1959年—1965年)
受時代背景影響,五糧液首次采用“手榴彈瓶型”包裝。1959年,酒廠被正式命名為四川省地方國營宜賓五糧液酒廠,廠名和產品名統一,在當時的酒行業中為數不多。1963年,第二屆國家名酒評選,五糧液以第一名身份被評為名酒。
第四代(1966年—1998年)
197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五糧液抓住機遇,加速發展。已于1958年完成第一次擴建的五糧液,在1978年—1985年、1985年—1991年、1992年—1997年,先后完成第二、三、四次擴建,成為“中國酒業大王”。
第五代(1989年—1998年)
第五代經典五糧液,時間和第四代并行,但完成了交杯瓶型,向水晶瓶型的過渡,奠定了此后20年經典水晶瓶五糧液的樣子。
第六代(1995年—2004年)
跨越千禧之年,中國進行國有企業改革,改革開放加速,西部大開發開啟……經濟獲得持續快速發展。
五糧液作為當時中國白酒的龍頭老大,引領了酒業發展。同時,五糧液加快探路多元化發展,進入機械、物流、包裝等領域。
第七代(2003年—2019年)
曾經的酒王,早已被茅臺超越,五糧液開始了“二次創業”,進一步聚焦白酒主業、強化品牌,加速國際化,謀求大國濃香,飄香世界!
第八代(2019—)
第八代經典五糧液,以致敬經典之名超越經典,對品質、包裝、防偽進行三重升級。
從最初的手工作坊到現在的十里酒城,五糧液從遠古走來,從涓涓細流匯聚成滔滔巨浪,隨著母親河長江的波濤奔流入海,躋身世界名酒之林,成為區域經濟的龍頭和民族工業的驕傲。從數千年前的開元盛世到今天的偉大復興,華夏神州從遠古走來,走過平地和山川,走過潮起潮落的曲折和磨難,走進世界強國的行列。在共和國的風雨歷程中,始終都可以嗅到那一股千年不散的濃濃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