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斗酒詩百篇,在古代文人的眼里,幾杯酒下肚,似乎眼前的世界就變化了起來:隨處可見的景物,有了自己的情感,平平無奇的色彩,相互碰撞交融,就連一副畫作也能生出些許靈性。這不禁讓人好奇,在釀酒工藝遠不如當今發達的古代,究竟是什么酒讓古人們陶醉至此?
果酒
根據歷史記載,中國從漢代起進行人工種植葡萄,公元前139年至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使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帶回優良葡萄品種和釀酒技術,還招來了釀酒藝人,促進了我國葡萄栽培和果酒釀造的發展。據史料記載,當時的離宮別館,遍植葡萄。
而除了葡萄,青梅、楊梅、桑葚、柑橘等也是古人用來釀酒的原料之一。用柑橘釀制的甜酒,在宋代已得“洞庭春色”之雅稱。而乾隆年間盛行的桑葚酒,也在《西域見聞錄》中頗有記載。
濁酒
古代的濁酒類似于當今的米酒,甜中帶香,清冽爽口。別看武松打虎一口氣喝了八碗,實際上,濁酒的酒精濃度非常低,更有不少學者揣測,古時濁酒的酒精濃度,可能只與現代的啤酒不相上下。
雖然濁酒與當今的米酒非常相似,但濁酒的釀造技藝發展到今日,衍生出的酒種卻是黃酒。區別于古代的黃酒,現代的黃酒在釀造原料、發酵技藝上更為精細精準,去除了老祖宗“米酒”的甜膩味,將谷物的濃香更集中的表達,飲完回味芬芳。
花酒
花酒的制作方法也并不復雜,傳統的花酒是以腌制或蒸制的方式獲取花露,再用糧食白酒為酒基,加入白糖調配而成。現代技術將花、枸杞、大棗粉碎為粗末混勻后加入滲漉筒放入白酒中浸潤,再過濾而制得白酒。比起酸甜爽口的果酒,花酒多了一分清雅;比起甜糯馥郁的濁酒,花酒又似乎更沾染了一些文人騷客的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