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知酒僧”,都是與酒相關的文章。
閑著無事,拿2021年的新款青花40和兩瓶光瓶汾酒對比著玩。
光瓶酒是曉原(zxyfenjiu)寄給我的,沒花錢買,他神神秘秘地也不告訴我這瓶里灌的是什么酒,只說讓我品品看。要不是信任這小子,我鐵定不敢喝。
他給我寄的是光禿禿的瓶子,說兩個酒不一樣,但啥記號也沒有,瓶子卻長得一模一樣。為了區分,我把兩個瓶子標了號,一個是一號,一個是二號。
青花40是作為標桿來比對,之所以選青花40,是因曉原說這兩個光瓶可是好玩意,品鑒體驗一定不會讓人失望,于是便以之為衡量標桿。新款青花40的瓶蓋圖案是海水江崖紋,搭配一個精致的汾酒竹節杯,顏值拿捏得恰到好處。
倒酒的順序如圖所示,從一號到青花40到二號,一號玻璃瓶打開的瞬間,酒香四溢,依次開瓶倒酒,汾酒獨特的沁人心脾的清香混合著陳香與糧香紛至沓來。
一號聞香優雅細膩,特有的清香迎面襲來,入口甜潤爽凈,清香純正,沒有任何雜味,連綿不絕的層次感接踵而至,在口腔的甜蜜感與適當的苦感縈繞,酒體醇厚豐滿,回甘持久。
青花40聞香與一號很接近,但香味顯得更加濃郁,入口的感覺與一號如出一轍,中段香氣堅挺度完全一致,幾乎喝不出區別,我對此很驚奇,于是忍不住連續多次對比品飲,總算找到了些許不同:青花40的回甘更強勁更持久,在口腔展現出的濃郁度稍勝一籌。
與老款亞克力包裝的青花40相比,新款酒體的醇厚度更高,陳味略遜,整體的協調性與品質高于老款青花40。老款亞克力青花40最大的優勢是時間賦予了特有的陳香與柔和。
二號聞香與青花40也是一脈相承,較之青花40又有提升,香氣更加飽滿,入口強勁度像極了65度的青花50二兩裝,層次一浪高過一浪,有著強烈的氣化感與沖頂感,在豐滿圓潤的酒體下展現出了怡人的清香與糧香。
三個空杯皆有著蜜甜香,持續良久,其中二號最佳,青花40次之。有一說一,比起醬香與濃香,我更喜愛高端清香汾酒的空杯留香,醬香有醬味陳餿感,濃香的窖臭味有點濃,而汾酒是淡淡的清香與濃濃的蜜甜感,叫人心曠神怡。賤內聞后形容為:邂逅的漣漪……萬萬沒想到一個工科生居然能拽出這般文雅的詞!
一不留神多倒了幾杯,喝了個一人飲酒醉的深夜。
第二天問了曉原,終于把握了真相,與我的品鑒感受完全一致,雖然他也不知道我標的一號、二號的順序究竟與酒是不是對得上號,但酒確實是這么個酒。既然喝對了酒,想必也錯不了。
由于是小范圍分享著玩的光瓶酒,就不多說了。
前些天喝了幾款八十年代的老董酒,我很少買老酒,對老酒的態度在以前的文章也寫的比較詳盡。
一是老酒價格被炒得虛高,我又是個追求實用的人,買酒是為了喝,而不是等其升值,所以寧愿喝同價位更優質的新酒。二是老酒風險高,同年份的同款酒,品飲體驗甚而會差之千里,太拼運氣了,恰好我的運氣一向不算好,索性就不去湊這種熱鬧了。
但由于近些年的董酒風格大變,很多口味偏重、喜愛獵奇的酒友便盯上了老董酒,使得老董酒的價格一度水漲船高,令人望而卻步,好在一陣風過去后,價格穩中有降。
此次喝了三款老董酒,分別是1986年的程字,1986年的白董,1989年的青花董。
先喝的程字,聞香淡雅,香氣不是很勁爆,可能是瓶陳內斂所致,口感甜潤,藥香豐富,稍事醒酒后,酒體的協調性更上一層樓。
再喝白董,無論是香氣還是豐富度、層次感都打爆了程字,我當時用了“磨滅”兩個字來形容。酒最怕對比,程字儼然很高級很好喝了,然而白董的層次感、濃郁度都是加強版。
但與程字相比,白董也并非全無劣勢,也許是酒醒得還不夠通透,協調性稍顯欠缺,我認為對于不常喝酒或者口味偏淡的人來說,程字是更好的喝品,而白董更適合品鑒。
大約杯中殘酒一刻鐘后,白董的優雅細膩逐漸體現出來,酒體的平衡感和協調性也初露鋒芒。空杯留香異常持久,帶有怡人的藥香味。相對而言,青花董的表現不夠出色。這就是老酒的風險,也許上次喝的還很好,但下次再喝同年份的同款酒,體驗又不是那么回事了。
青花董略有跑酒,入口比較脆,沖頂感強,但強勁度與層次感不及白董,顯得短促。
在持續醒酒后,青花董的表現有所提升,但依然不及白董。我們也許能想出千百種理由為青花董開脫,但不夠好就是不夠好,哪怕這種“不夠好”只是概率問題。與白董相比,白董的藥香更加突出,青花董的酯香更濃郁。
之后又拿了兩款新酒,一款是佰草香,一款是某品牌的藥香型新酒。
佰草香尋常喝著是不錯的,可惜董香風格在老董面前黯然失色,苦感也立馬現了形。至于另一款號稱有著八九十年代老董風格的藥香酒,徒留刺激感,為了追求老風格,走進了誤區,誤以為味道重、刺激強就會更接近老董酒,結果在老董酒的映襯下,成了東施效顰。
品完酒又研究了半天茶,把酒味給搞忘了。
關于藥香,關于董香,有一些話不吐不快。
這些年有人做出了些號稱無限接近老董酒風格的藥香型新酒,從數款酒的對比體驗來看,風格還是很不同的,大多數模仿老董酒的藥香型白酒過于追求刺激感與藥香味,丟掉了協調性,一個弄不好還會漚出類似泔水的味道來。
因此,有些老董酒愛好者對此頗有微詞:董香和藥香雖然從定義上是一回事,但董酒的董香和模仿董酒的藥香可是兩碼事。
這事怎么理解呢,好比濃香型也曾叫做瀘香型,但因濃香型白酒廠家多,后來就改稱濃香型了。事實上也是如此,別家的濃香型與瀘州老窖的濃香型風格大不同。
董香與藥香也是同理。
然而由于董香、藥香就剩下董酒一家扛大旗,因此約定俗成的董香與藥香成了同一個概念,不會引起歧義,但如果做這個香型的廠家足夠多,曲藥制法不同,酒體風格不一致的話,也許把香型名字換回“藥香型”更合適些。
就像單糧濃香與多糧濃香,跑窖濃香與原窖濃香,他們不一樣。
歡迎、感謝關注知酒僧,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