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酒這個話題,中國人首先想到的是白酒。
白酒在中國的歷史悠久,我以前背的小學課本上少不了的都是有關于“酒”的詩詞,而絕大多數都是描寫白酒,例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
白酒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由糧食發酵而來,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酒精度可高達30--65度。似乎有文字記載以來,就有了白酒的存在,關于白酒的釀酒起源,說法不一。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后來又說第一個釀酒的人是杜康。
但是,若是讓一個西方人來闡述自己關于酒的觀點,想必他們都會說成是葡萄酒,關于葡萄酒的起源也是眾說紛紜。
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一位波斯國王非常喜歡吃葡萄,于是派人采摘了許多葡萄,但是又怕大臣們偷吃,因此將它們儲藏在一個木桶中,并寫上“毒藥”二字。國王有一個非常疼愛的妃子,但因為時光流逝而年老色衰,日漸失寵。她覺得生無可戀,有一天偷偷打開貼著“毒藥”的木桶,想一了百了。誰知葡萄在桶中日漸發酵,成了液體,并散發出一種濃濃的果香味。喝完之后,妃子非但沒有香消玉殞,反而有一種平日里沒有的微醺感,并且日復一日,她的容顏日漸姣好,國王對其的寵愛也逐漸增多。得知此事后,國王命人打開木桶,將葡萄酒分給大臣們。
對于現代中國人來說,說起葡萄酒,很多人都會想到法國波爾多或者勃艮第,法國可以稱的上是舊世界國家葡萄酒的典范,像意大利、西班牙、德國這些同屬于舊世界。新世界國家葡萄酒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美國等,他們的釀酒歷史不是很長,但是現在也是越來越受國人的青睞。
外國酒習慣稱之為洋酒,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各自產酒的歷史和文化。目前,洋酒的品種很多,酒牌更是五花八門,舉不勝舉。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首推法國。法國生產的白蘭地、香檳酒、紅、白葡萄酒及各種烈性甜酒,都是首屈一指的。其次是英國,英國生產的金酒和威士忌,都非常受人們的歡迎。蘇格蘭威士忌特有的煙熏味道使其在威士忌家族中獨占鰲頭。德國的啤酒以其悠久的歷史而聞名于世。還有原蘇聯和北歐的伏特加、牙買加的羅姆酒,更是遠近皆知。美國的釀酒工業雖然起步較晚,但也有比較著名的波本威士忌等。
歷史不同,傳承不同,當然對于酒的文化認知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歐美國家他們舉杯喊cheers時并不是想要干杯,而是只是想要單純碰一下杯而已;在法國和意大利碰杯的時候,一定要注視著對方的眼睛,不這樣做的話,對方會認為你在咒罵他;而在意大利,他們喝酒的時候,會在紅酒杯里剩下一點,因為在他們看來最后一點酒代表著厄運,是不能喝的;而在韓國喝酒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給長輩倒酒,即使對方和你只是同事關系,只要年齡比你大,就算是你的長輩。
歷史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品牌,它的價值無法用金錢來衡量,需要開發,需要傳承。從歷史長河中走出來的民族文化產品,經歷了歲月的洗禮,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不斷的總結與推陳出新,已然在時間的金杯上打上“歲月鑄造”的痕跡,散發著古老又厚重的文化氣息。雖然各有千秋,但又大同小異,都讓我們值得去追尋,去品鑒,去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