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墓碑背面刻有幾個金色大字——“老窖一傳人”。每年正月初一和清明節,去看爺爺的時候,我都會默默地倒上滿滿一杯瀘州老窖酒,祝愿他老人家在天堂里能喝上他喜歡的大曲酒。
爺爺離開我們已經有十幾年了,他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瀘州老窖人。爺爺姓胡名鑄良,字孝貴,“定記”作坊的傳承人。作為瀘州老窖歷史上三十六家作坊之一的“定記”作坊的作坊主,他從二十五歲起就擔起了作坊經營的重任。
在家族六個兄弟姊妹中,有弟兄四個。論精明算計,他不如長房長子;論學術研究,他不如四弟五弟。偏偏就是這個略顯愚鈍的忠厚之人,深受我太爺爺的賞識,擔起了“定記”作坊的傳承人。
釀酒作坊傳承至他,已經是胡家第三代了,作坊之所喚作一個“定”字,取“一諾千金,信守承諾,貨真價實”之意。想來老祖宗在挑選接班人時,也是充分考慮到經營的誠信之意吧。誠信為本,就不能太精明算計。
爺爺一生將釀酒作為了他唯一喜歡的事業。
在學業上,讀圣賢書他是不肯下功夫的,這讓他的父親很是頭痛。但他卻喜歡放了學堂就往釀酒糟坊里跑,東摸摸,西嗅嗅,喜歡搗鼓紅紅的高粱,對這高粱變成晶瑩剔透、香氣四溢的大曲酒很是好奇。作坊里的“大瓦片”也挺喜歡這個愛探究竟的二少爺。
經過十年的耳濡目染,不斷鉆研,爺爺悉數掌握了大曲酒的生產要領。他的老父親默默把這一切看在眼里,想著你既然不能求取功名,為國棟梁,那就只有好好經營作坊,傳承家業。
胡家“定記”作坊的酒,質量上乘,口碑是非常不錯的。爺爺在當掌柜的時候,不會因為追求產量而不顧發酵期提前讓酒出窖,也不會為了多賣幾個錢往酒里加水。所以在營溝頭城門外,胡家“定記”作坊的酒一直生意興隆,門庭若市。產銷規模在瀘州酒作坊中名列前茅,至公私合營時,是私方的兩家代表之一,另一家就是名揚海外的“溫永盛”作坊了。
公私合作經營后,“定記”作坊交給國家統一生產調度,成立了地方國營瀘州曲酒廠,曾經胡掌柜的身份也轉變為一名普通的供銷人員,主要從事原輔料的采供和大曲酒的銷售。在那個糧食短缺的年代,他常年奔波在各農產品供銷社,以最低的糧食價格采購高粱和小麥,保證了四百年老窖窖池群的連續生產,從未間斷。
文革中,爺爺因為是資本家出身,被剝奪了公職。在50多歲的高齡時,又重新做了一名烤酒匠 ,回到他熟悉的作坊,熟悉的窖池,度過了幾年開心而辛勞的時光,直到他光榮地退休。
退休后爺爺也閑不住,隔三岔五仍舊往作坊里走走看看,如數家珍般地望一望他曾經守護的一個個窖池,自言自語地說道:“這個窖池每年都是出好酒的”。碰巧遇到出甑流酒時,他便舀上一盅剛出甑的新酒,帶著滿意的口吻,大聲地說道:“好酒,好酒啊!”
爺爺一生以酒為業,嗜酒如命,秉承以道釀造,把一生都獻給了釀酒事業,是真正的瀘州老窖事業的傳承人。(瀘州老窖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