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民以食為天,而宋朝人則以酒為天,一日不飲酒,總覺得少了什么。
電視劇《清平樂》中熱鬧非凡的礬樓,原名白礬樓,相傳是北宋東京七十二家酒樓之首,而“鐵薛樓”與礬樓一樣,是當時富商豪門、文人雅士游玩歡宴的首選,人們紛紛相邀聚集,品酒、唱對、吟詩會友。
在這酒香四溢的時代,從普通百姓到帝王群臣都為酒瘋狂。酒風的盛行,推動著釀酒工藝的發展,北宋竇蘋所著《酒譜》一書收錄了不少與飲酒相關的軼事,從中可以發現,就連皇親國戚、皇后嬪妃等,也曾參與釀酒。
《清平樂》劇中的曹皇后是出了名的賢惠,恪守禮教規矩,但骨子里還是有將門之后的灑脫不拘,平日里會自己釀一些好酒,取名墨曜酒。嬪妃向她請安時,曹皇后偶爾會將墨曜酒拿出來分享。有趣的是,傲嬌的宋仁宗恰巧到坤寧殿,取過墨曜酒品飲之后就喜歡上了,因此可以看到宋仁宗常常找曹皇后約酒,想必這墨曜酒味道不差。
北宋的名臣雅士對酒的迷戀,在《清平樂》中,也可見一斑。例如有名的諫臣晏殊某一次猜到自己的諫言會惹太后不喜,必定被貶出京,于是趁早吩咐仆役收拾行李,自己則在雨中吟誦《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抒發當下的心情,“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范仲淹第三次被貶出京,同僚王質不是以豪禮相贈,而是將家中的酒套一板車全都拉來,只望這酒喝完之時,便是范仲淹回京再敘之日。一車大大小小貼了酒封的佳釀,想必也是王質搜羅東京城所得美酒,其中必是有“鐵薛樓”美酒“瑤醽”的。作為北宋七十二家官方釀酒坊之一的“鐵薛樓”,其創始人為北宋國酒“光祿酒”的首席釀酒師黃適瑞,其店內招牌酒就是“瑤醽”。他的后人黃會福糅合秦酒制法進行了改良,逐步就形成了茅臺村醬酒的雛形“西會福”。
而正是如此濃郁的詩酒氛圍,讓宋詞、酒肆、腳店、名酒等相關酒文化得到很好的發展。時至今日,我們仍舊可以通過這些元素感受到宋朝的繁華景象。這是一個全民飲酒的時代,與“鐵薛樓”美酒“瑤醽”一脈相傳的西會福酒,憑借著“香而不艷,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濃不猛,回味悠長”的個性化特征,足以成為廣大酒友的首選佳釀,并以此助興、以此消愁、以此餞行、以此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