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其實挺簡單,有網友把亞馬遜上一單中國商品的英文介紹頁面轉發至國內,引發一片稱奇。
開年新鮮事,痰盂笑傲“春網”
這個中國上世紀的老物件其實是痰盂,今天的90后、00后可能見都沒過了,但在過去卻是家家必備的日用品。那個年代大家的生活沒有現在這么精致,居室里大多沒有上下水,更談不上水池子,洗臉盆和痰盂就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家里如果有小孩,有時還拿來當便盆,總之屬于“排污系統”。
痰盂上的裝飾圖案“鴛鴦戲水”在過去也是常見,可以算得上標準的制式,大多是新婚的標配,絕對是批量產的俗物。放在當今,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毫無價值可言。可為什么今天走出國門,為“世界人民”津津樂道了呢?
出售者的介紹成了點睛之筆——把它歸入“中國古董”(好吧我承認上世紀60年代的東西距今也60年了可以歸入古董);“裝飾搪瓷器皿”也還說得過去,不過放在廚房和餐桌那絕對是引入歧途了。國外藏家要是知道它平時放在床角下或桌角下,里面放半下子清水做什么用,打死也不會花錢買來放高大尚的香檳酒和水果、鮮花。酒界人士拿它開起了各種玩笑,一時尿桶、夜壺各種搭配炸翻車朋友圈,歡樂無限。
笑夠了,細想背后挺有趣
其實話說回來,在商業和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包括酒類產業在內的商品的價值如何體現?包裝和功能是否合理?消費者的品位與審美標準是天然形成的嗎,還是更多的遵從于商家的營銷、講故事“教育”呢?
酒類產品有著天然的飲用價值,也會給人們帶來心理上的愉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收藏、文化等價值也在不斷加持。生產者在設計之初就將上述功能融入其中,也許能給擁有者帶來更多的驚喜。
消費者的品位和審美標準也不應成為營銷的障礙。LV、蘋果的商標、茅臺的酒瓶很美嗎?從藝術家的角度看,其實心知肚明,但為什么消費者見到它們就會激動不已,按捺不住想要擁有,甚至“合影”都急著在朋友圈“曬”給別人呢?無非是他們背后所代表的符號意義。這些符號加持了親近者的品位水準,令旁人羨慕不已——痰盂在亞馬遜“登堂入室”無非也得益于中國文化在全球的爆紅。
營銷者所講的故事無疑更能教育好消費者,令他們腦洞大開,獲得更多的關注(在互聯網時代,關注與點贊、流量遠比掌聲更重要)。替擁有者想好別出心裁的用途,其實這也是營銷者的重要“職責”——說不定一不留神,你就引領了新的時尚潮流!
最后還要提醒那些思想落伍、掉隊,卻自負的“過來人”,不要總用撿笑話的老眼光看痰盂,它也是有“故事”的時尚酒具呢。
中國酒業雜志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