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茅臺、五糧液、洋河等一線白酒,還是牛欄山二鍋頭、江小白等普通白酒,都得承認,比起獨飲或者跟朋友拿著酒瓶蹲在大街上對飲,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到酒吧或者KTV噸噸噸的喝酒。正因如此,各大白酒品牌們才會積極入局酒吧消費。遺憾的是,如今似乎沒有哪個品牌白酒能在酒吧引起新的消費熱潮。
不管是名氣較小的城市,還是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其城市內大部分酒吧酒柜上基本很少能瞅見白酒的身影。有媒體調查發現,去年上海幾乎所有的夜店都不賣白酒。當地酒吧店員直言,店的客人幾乎沒有喝白酒的需求。對于這樣的結果,不少人疑惑:酒吧和KTV為什么不賣茅臺、五糧液等白酒呢?聽聽行家怎么說吧!
其中,酒吧或KTV不賣白酒,跟酒吧的經營模式有關。最早的酒吧是起源于美國西部大開發時期,是酒館的代名詞。上世紀八十年代,酒吧傳入中國,其興起之初,主要對外僑和外商服務。而且它進入中國前,就已經形成以六大基酒為主的調酒體系和理論。而六大基酒里面本身就沒有白酒,不管是調酒師,還是酒保、酒吧老板,亦或是消費者,他們學習的“酒吧”知識也是國外的那套理論。
基于對外國酒吧文化的認知,很多人便會形成固定思維,覺得酒吧里面售賣洋酒才是正統。因此,作為傳統酒水代表的白酒,較難引起消費者的好奇。除了酒吧經營模式不適合白酒之外,酒吧里難以遇見白酒還跟白酒本身有關。
一方面白酒度數太高,不適合“一口悶”。雖說很多洋酒度數也不低,比如伏特加、金酒、白蘭地等,但這些酒可以跟一些果汁、汽水、水果等進行兌調,入口門檻低,但白酒本身味道足夠豐富,如果調酒師在用白酒兌調雞尾酒的時候,沒有把握好平衡,調出來的酒容易變得難喝,不夠對味。這就導致不少人喝白酒,更喜歡直接喝,但直接喝白酒,容易醉。
說白了度數高的白酒,還沒個下酒菜就很難喝的下去。而且喝白酒一醉,就容易鬧事,這對單純想去酒吧放肆蹦、放肆嗨的夜店小王子來說,很不友好。此外,夜店幾乎不賣白酒也跟白酒價格相對是透明有關。
跟動不動就一大串英文名的威士忌等洋酒相比,茅臺、五糧液、汾酒、二鍋頭這些品牌白酒的酒價相對透明不少。這對于酒吧來講,不好溢價,單杯賣整瓶賣都比較有障礙。即便是用來調酒,客人也有可能覺得酒吧使用的白酒過于便宜而心里不舒服。洋酒就沒有這樣的顧慮,畢竟能一眼認出洋酒牌子的人畢竟是少數,洋酒可操作空間較大。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