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東某口岸的進口商向WBO透露,海關總署出臺了對小標簽酒的新管理辦法。
小標簽酒,指原瓶進口僅有基礎信息的小標簽葡萄酒至保稅區,再利用保稅區功能二次加工,重新貼標。但由于缺乏統一標準,監管上各自為陣,導致部分口岸的小標簽酒存在侵權等問題。
此次新規能帶來怎樣的收效?市場對此反應如何?WBO進行了調查。
01
小標簽酒出臺新管理辦法
上述進口商通過在口岸查詢后,向WBO透露了多條小標簽酒的管理新規的細節。首先,各口岸都可以做小標簽酒,但監管比過去更嚴了。其次,進口商的資質需要向海關備案。小標簽酒進入保稅區后,需要存放于海關指定的小標酒倉庫,這些倉庫海關全程監控。過去只要進保稅區倉庫即可。
他指出,葡萄酒的正背標在貼之前要給海關進行審核,是由人工審核,海關審核過了才能報關,整個流程變成進口加工來進行監管。國內印刷的酒標則要先走出口流程再報關進口。
該人士介紹道,小標簽酒要求一瓶一碼,可以溯源。每瓶有原產國、單號和加工批次等信息,消費者掃二維碼可以獲取。新規落地后,整個進口流程比過去長了,審核、印標、貼標、清關走下來大約用時半個月。
02
新規出臺的背景
小標簽酒大約是在2014年出現的行業現象。當時一些進口商利用保稅區擁有二次加工的功能,從海外進口貼有一個僅有級別、產地、地址等基礎信息的小標簽的葡萄酒,貨到保稅區后再按照客戶要求,貼上客戶想要的標簽的運營模式。而這種經營模式可以提高周轉率,但誕生以來由于監管標準不統一,各口岸存在管理力度不一,被部分酒商所詬病,被指存在侵權、產區張冠李戴等問題。
官方層面即將對小標酒進行全國性規范化管理的傳言早已有之。今年初,一全國性進口商協會的一名負責人就曾向WBO透露,官方關注到了市場上一些小標簽酒的亂象,并在全國范圍內就此問題進行調研。
今年1月,WBO曾發布文章《小標簽酒存在監管漏洞》,談到了一些直播間出現的有問題的葡萄酒可能是小標簽酒的情況,并談到了部分保稅區存在把關不嚴的可能。文章發布后,海關總署的人員致電WBO,了解小標簽酒的一些情況。
近日,WBO詢問這名協會負責人,他也向WBO佐證了新規出臺一事,他指出:新規的出臺,不能說是上次調研的直接結果,但是上次調研的結果肯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后來的一些新的這個規章制度的調整。畢竟調研結果肯定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當時這個小標簽酒引起的一系列質量紛爭問題,肯定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
03
此前監管政策不統一
獲悉此消息后,深圳葡萄酒協會會長武運平指出:“我所在的口岸,此前基本也是按照這種規定在要求。”
“關于酒標審核的問題,口岸一直都有,由于相關部門人員對葡萄酒專業知識可能有所欠缺,還讓葡萄酒協會幫助海關審核。”武運平說,“比如普通的VCE,不允許酒標上有城堡,以前有一單就因為此沒允許清關,此外,也絕對不允許有擦邊球、套牌。”
武運平說:“其實海關的要求一直是很嚴格的,但確實有一些保稅區,政策相對靈活變通。”
一家在上海、青島、溫州口岸都有小標酒業務的葡萄酒進口公司負責人陳眸(化名)也說道:“現在確實各個口岸都可以做,但未聽說有全國性的標準,各口岸對小標酒的解讀還是不一致。”
當WBO把新規要點告訴陳眸后,他指出:“之前各個口岸也差不多是如此要求的,但由于牽扯到人工,實際上可能有所變通。執行層面有所不一,如有的地方可以換酒帽,有的地方就不讓。但在保稅區內的進口商自己肯定不敢改級別的,一旦被查出來,后果嚴重。不少進口商做小標酒,都是交了保證金的。”
04
新規有助于打擊套牌酒亂象
陳眸認為,相比小標酒,借此機會做套牌酒的其實才是行業的“洪水猛獸”。
“我了解到有一些做假酒的人,去找小標酒生產企業購買小批量正規AOP,拿到一份關單和衛檢文件,一旦有了文件之后,就拿出去套牌,復制若干倍假酒,成本降了下來,還可以繼續套用小標工廠的文件。”陳眸表示。“但是,由于文件是真的,行業外客戶根本看不出任何毛病。而這,并不是小標簽酒的原罪。”
而如今,若小標簽酒按照一瓶一碼的方式監管,一旦出現套牌酒流入市場,市場監管局則可與海關配合,通過查詢溯源碼的方式,掌握更多證據,讓不法行為暴露在陽光之下。
“新規如果能夠嚴格執行,相信可以凈化葡萄酒市場。”上述華東進口商負責人告訴W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