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國際化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老話題也煥發出了新生機。事實上,在國家政策的導向下,龍頭酒企一直在探討國際化發展。近日,茅臺董事長丁雄軍便表示,現在到了茅臺國際化發展的最好時機。
白酒國際化處于初級階段
隨著“一帶一路”的持續推進,國內酒企也看到“白酒國際化”的新機會。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酒類累計進口51.56億美元、出口15.06億美元,貿易逆差為36.5億美元,其中烈酒進口22.8億美元、白酒出口7.16億美元,貿易逆差為15.64億美元。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現下白酒國際化的進程到底是怎樣的?
記者查詢了19家上市酒企2021年的財報,發現僅有7家披露了國外的營收數據。其它的酒企要麼是未直接出口酒類產品,由公司銷售給進出口公司進行出口銷售,比如五糧液,汾酒都屬于此類,因此未有詳細的數據披露;要麼可能并沒有國外的市場份額。
國外銷售酒的主力是國外的中資機構和華人。白酒是東方文化的一種載體,是一種文化和另一種文化的交流,而文化的交流是經濟的強弱的體現。文化的影響是從經濟強的地區向經濟弱的地區擴散。外國人不懂中國白酒品牌,歸根是對中國文化的陌生。但是隨著現在中國經濟的發展,華人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全球經濟的建設中,這些人同時也擔當著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其中中國白酒就是中國文化最直接的體現,華人也在通過多種方式傳播中國白酒。
白酒為什么難以走出去?
除卻文化因素,過去幾百年,國際烈酒通過先進的工業文明、資本實力和政治強權實現了全球產業布局,幾乎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了國際烈酒等級標準、分類標準、稅收標準等核心概念的話語權。
酒類研究專家表示,我國在加入WTO時將酒類列為普通消費品,而其他國家是將酒類列為特殊商品,致使了白酒進入其他國家壁壘重重。反觀國外酒類進入中國,卻輕松得多。再加上國家近年來降低了洋酒的關稅,國外酒類在中國得以迅猛發展,各國對烈酒管理的政策法律差別很大,按照本國的法律法規將白酒歸類為不同的品類的酒精飲料,執行不同的進口檢驗和關稅標準,也就導致了白酒的出口成本非常高,再加上不少國家對白酒征收高額關稅。比如韓國180%,泰國200%,白俄羅斯300%,進一步削弱了白酒在國際中的競爭。
一位負責國際酒類的業內人士對記者也表示,在產業分類中,各國對烈酒的管控嚴格程度僅次于藥品,高于食品,為白酒推廣設置了很高的門檻。另外,國內白酒征稅較高也推升了酒類出口的成本。
目前白酒應當繳納的稅是13%的增值稅和消費稅,消費稅是從價和從量兩種方式征收,先按照出廠價,從價計收20%,而且每瓶500毫升酒還要從量計再收0.5元。
“再加上出口稅,相當于雙重稅,而國外歐元區美元區的酒類主要消費區間是在10元以下,即不到百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國內大多中高端白酒就失去了價格競爭力,這是白酒國際化進程艱難的一個核心因素。”該業內人士稱。
業內人士指出,國內白酒企業普遍缺乏國際視野和國際認知,禁錮了白酒國際化的發展前景;不僅如此,白酒國際化本身是一個投資額巨大,投資回收周期超長,投資風險超高的項目,這一系列問題直接阻礙著白酒國際化的步伐。最關鍵的是,國際市場上缺乏中資控股的實體營業網點,截至目前,在全球市場幾乎無法真正找到一家有規模的白酒專營實體店,這是阻礙中國白酒國際化的最現實的障礙。
此外,白酒國際化人才的短缺,懂釀酒、營銷、外貿、管理、外語且有長期海外生活或工作經驗的復合型人才短缺,這都制約了白酒國際化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