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果酒發展委員會、國際蒸餾酒、利口酒分會理事會(擴大)會議在山東泰安召開。中國酒業協會執行理事長王琦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果酒發展委員會、國際蒸餾酒利口酒分會秘書長火興三作2022年度工作報告。
堅定融合發展理念,構建產業全新局面2023年全球性疫情已經好轉,中國消費市場逐漸復蘇,中國葡萄酒迎來發展的良機。如何應對產業主要發展指標下滑?如何把握住復蘇的機會?中國葡萄酒發展的道路在哪里?作為厘清產業變革路徑、研判產業發展趨勢的重要會議,本屆理事會(擴大)會議得到了眾多行業骨干企業的關注和支持。
中糧長城酒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程軍,威龍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硯田,中信國安葡萄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喬梁,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昌黎葡萄酒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春風,總經理范雪梅,新疆中信國安葡萄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新軍,山西戎子酒莊董事局主席張文泉,吐魯番樓蘭酒莊董事長許志良,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李記明,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白蘭地首席釀酒師張葆春,君頂酒莊總經理邵學東,新疆鄉都酒業總經理鄒積赟,朗格斯酒莊總經理崔彥志,秦皇島金士國際葡萄酒莊總經理王高峰,新疆天塞酒莊總經理陳立忠,瀘州納貢莊園總經理郭南賓,廣東桑醇酒業董事長蔡錦波,陜西千裕酒業總經理辛磊等企業領導和行業專家出席會議。
出席會議的相關政府機構和科研院校領導有: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與葡萄酒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薛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原院長王華,煙臺市蓬萊區工業與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海,煙臺市蓬萊區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王福成,昌黎縣葡萄酒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侯秀偉,山東省葡萄研究院專職副書記吳新穎、山東省葡萄研究院團隊首席研究員史紅梅等。
面對當前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王琦執行理事長在講話中表示:我們產業要冷靜一些,保持自信,繼續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尤其是要加強在創新、技術、產區、文化等方面的投入,持續做好消費者培育,為未來產業發展拓展空間。同時,我們企業、政府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強大合力,融合發展,努力把市場做大做好,推動產業獲得健康穩步發展!葡萄酒產業:方向已明,風雨兼程會上,火興三秘書長在工作報告中匯報了葡萄酒產業發展受阻四大階段性難題。
一、疫情影響明顯,葡萄酒受到的沖擊最大。2022年營收較疫情開始前的2019年同比下降了1/3,是釀酒工業降幅最大的子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率更是只有原來的1/3,位于釀酒工業子行業最低水平。
二、釀酒葡萄基地建設欠賬多,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今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在政協代表提案中就多次呼吁,加大對葡萄酒的科研投入,集中力量攻關釀酒葡萄種植機械化問題,加強種植配套技術研發,大力推廣自動化,并且積極篩選和培育適應我國產區種植條件的優良品種。
三、中國葡萄酒行業稅負過重,與進口酒無法公平競爭。我國葡萄酒屬于工業品管理,按照13%征收增值稅,另外還有10%的消費稅,企業綜合稅負一般為25-30%。而國外葡萄酒普遍按農產品征稅,綜合稅負一般低于10%,對于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海外推廣等多個環節還有補貼。這導致國外很多低價酒涌入中國,搶占市場份額。四、葡萄酒消費普及化遭遇了瓶頸。由于在營銷中過度強調葡萄酒是舶來品的文化屬性,導致葡萄酒消費強調場景、儀式感,苛求品鑒方式和嚴格的佐餐搭配,給消費者留下了高檔但刻板的印象,逐漸敬而遠之,特別是面對當前年輕一代消費群體追求簡單、輕松、新鮮的消費潮流時,葡萄酒在多品類競爭中處于劣勢,普及受阻。方向已明,風雨兼程。火興三秘書長指出,中國葡萄酒產業政策利好日益明顯,產區品牌效應進一步放大,結合國家鄉村振興的戰略,葡萄酒產區的概念和品牌將會增強。同時,“中國葡萄酒”IP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提高,中國葡萄酒的產業自信、文化自信和品質自信穩步提升。當前,中國葡萄酒行業現在已經處在谷底,隨著產業提品質、塑品牌和建文化的成果逐漸現象,加上國貨風潮的普及,中國葡萄酒將有小幅增長。而隨著整個世界疫情緩解,進口酒總量和進口額也將逐步回升,消費市場的逐漸升級,中高端葡萄酒將會獲得巨大品牌溢價,獲得較大發展空間。
火興三秘書長強調,葡萄酒品類的普及化是行業未來努力的最主要方向。中國本身就屬于非傳統葡萄酒飲用國,現在還面臨其他酒種的市場擠壓,葡萄酒行業應該提倡新飲酒文化運動,在保證安全前提下,提倡并持續推廣和普及“輕飲用、慢享受、隨意葡萄酒”的新概念,致力于消費者購買和飲用方面極簡化和便利化,做大整個葡萄酒的盤子。果酒產業:品牌引領,科技加持2022年,果酒產業銷售收入約80億元。果酒是水果附加值最高,保質期更長的加工方式,伴隨著水果種植業的大力發展,果酒已日益成為水果深加工的重要產業。同時隨著新生代酒類消費群體的需求,果酒逐步成為投資熱土,但大多數果酒還處于地區性,缺乏全國性、規模化知名企業、知名品牌,阻礙了果酒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果酒的普及。同時,果酒生產工藝、生產裝備針對性不強、創新少、產業標準不健全、營養功能認知不足,是果酒產業潛在的風險。
2023年,隨著我國疫情控制的成功和社會活動的正常化,火興三秘書長指出,果酒市場將進一步擴大,果酒中的青梅酒、桂花酒、荔枝酒、藍莓酒、山楂酒等品類,依托傳統文化和民族自信的利好、花果香的年輕消費需求,將得到進一步發展。果酒產品和產業的創新將進一步加速,主要表現為:口味上果味富集化(喜歡傳統本土化水果,如楊梅、桂花和荔枝)、飲用場景多樣化、包裝潮流化、價格理性化、購買便捷化和品牌形象化等特點。產品特點上逐漸向低醇化、復合型、起泡型三大特色進行轉變。
國際蒸餾酒、利口酒:打造國際品牌,加快市場培育當前,國際蒸餾酒、利口酒在酒類消費群體中持續受寵。表現為進口量、進口額和平均單價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且增幅較大,其中進口量額較大的是威士忌和白蘭地。2022年,進口量11.7萬千升,進口額22.8億美元,占我國蒸餾酒市場的比例分別為1.7%和2.4%。雖然市場份額很低,但增長勢頭較快,不容忽視。國際蒸餾酒的快速增長也催生和帶動了本土化發展,我國的白蘭地和威士忌知名品牌贏得了更多消費者的認同,國際知名品牌企業帝亞吉歐、保樂力加紛紛在國內建廠。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迎來更大的消費契機。
當前,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是跨國公司依然在我國國際蒸餾酒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以帝亞吉歐、保樂力加和酩悅軒尼詩為代表的跨國酒類巨頭在我國國際蒸餾酒市場上依然占據著主導地位,產品和品牌地位強勢。
二是我國國際蒸餾酒市場處于萌發期,魚龍混雜,較為混亂。隨著國際蒸餾酒市場增幅樂觀,出現許多貼牌灌裝,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的產品,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一方面需要行業自律,另一方面也需要相關部門嚴肅查處。
三是本土國際蒸餾酒的品質化和品牌化剛剛起步。白蘭地、威士忌等國際蒸餾酒生產配套的原料本土化進程緩慢,國家農業政策、技術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相對滯后,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勇氣,除個別有實力企業外,新入行的企業需要綜合判斷,謹慎投資。
四是本土國際蒸餾酒品類在消費者中的認知還需要加強。一方面要加大對目前國際蒸餾酒的消費人群的認知改變,另一方面需要積極調研年輕消費者群體取向,虛心向主流消費人群靠攏,從其它酒種營銷的失敗教訓中總結經驗,找對方法下力氣。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的酒類生產國及消費國,擁有6000多億元的烈酒市場。以白蘭地為代表的國際蒸餾酒種,擁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極有可能成為中國酒類的下一個“超級風口”。其發展也必然向著高端化、精品化趨勢進展。面對這一景況,國內相關企業急需“內修品質、外樹品牌”。一方面以高品質、高性價比打動消費者,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品牌、文化的宣傳力度,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023年是中國酒業新周期的轉折之年、分化之年。圍繞產業發展路徑、破局之勢,參會代表紛紛發表了觀點和看法,肯定了2023年將開展的重點工作,并達成共識:堅信在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大趨勢下,全產業唯有融合發展、全方位變革,才能適應新的市場需求,才能取得產業長足發展,才能全力迎接產業“新風口”。
責編 / 艾浩美編 / 劉學校對 / 娜仁托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