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述
中國是酒之鄉,傳承數千年的酒文化讓世界為之贊嘆。沒有酒中國的文化將會少了許多的韻味,而將酒與文化如此深入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也只有中華文明了。
源遠流長的酒文化中主要的還是黃酒——世界三大古酒之一,而白酒也就是蒸餾酒是后起之秀,畢竟這是人工技術加入的革新產品。
考據白酒(蒸餾酒)的起源需要了解兩個問題:一是白酒是何時誕生的?二是蒸餾技術是何時誕生或者是否由國外傳入?
白酒的出現
關于白酒的出現問題歷來各路白酒研究學者均有不同的看法,可謂眾說紛紜。
元時始創
白酒起源于元代的說法是比較受大眾相信的說法,這要歸功于李時珍的個人影響力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這段話是說燒酒(蒸餾酒)并非古時候的傳統釀酒方法,是到了元代才出現的。這個方法是用濃酒混入酒糟,蒸出水汽,在用器皿來接滴露。那些酸了的壞了的酒都可以蒸。
的確李時珍在這里已經說得很詳細了,也完全是蒸餾酒的蒸餾過程,故而其可信度相當高。因此大多數學者也認為白酒的確起源于元朝。
《滇海虞衡志》中也提到:“蓋燒酒名酒露,元初傳入中國,中國人無處不飲乎燒酒。”
此外支持元代傳入蒸餾酒的學者們還有一個邏輯依據,因為元朝疆土廣闊,成吉思汗鐵蹄征服了半個歐洲,故而當時的蒸餾酒技術得以從國外傳入國內。
當然這種說法呢所依據的只是明清古人的論點,這其中并無十分確鑿的證據,因為李時珍對于白酒的研究恐怕并不精深,在《本草綱目》中關于白酒的記載少之又少,到是他對于黃酒的研究頗為深刻。甚至于他講黃酒與諸藥物搭配而成的藥理也作出了羅列陳述。
關于白酒起源于元的說法目前主要基于李時珍、檀萃、章穆等人的說法,筆者反倒覺得這種說法頗有欠佳之處,可能彼時白酒已經開始得到人們的喜愛了吧。
唐代燒酒
有的學者認為燒酒初創于唐代,大抵是因為幾位大詩人的作品有所提及。李白的《南陵別兒童入京》中寫道:“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白居易《荔枝樓對酒》:“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雍陶《到蜀后記途中經歷》:“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
當然李白說的白酒和白居易、雍陶說的燒酒是否是同一種酒,又是不是現在所講的白酒就不得而知了。
照理說,蒸餾器早早就出現了,只是不知道是否實實在在用在蒸酒上。
反對這一說法的學者認為:唐代燒酒的制作方法是燒熟的酒,就是用火去燒裹著泥土的酒甕。而且唐時的燒酒應該是把醴酒煮成紅色有如火焰、琥珀一般,故而稱為燒酒,所以和現代意義上的燒酒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宋代存在燒酒
這種說法是眾多說法中比較有根據的,除了宋代的蒸餾器外,還有文獻記載。大宋提刑官宋慈《洗冤錄》中說:“虺蝮傷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拔其毒。”以白酒中乙醇的高含量來消毒在當時就被發現,可見燒酒在宋代應當存在。不過據我推測,燒酒的口味并不好,故而很有可能當時的燒酒只用于消毒而非飲用。《物類相感志》中描述“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滅。”也比較有力地說明了此酒是高度酒,普通黃酒是不能燃燒的。
然而當時的《北山酒經》《酒經》《酒譜》等酒類百科書都未曾提及蒸餾酒或蒸餾方法,所以此種說法也沒有廣為接受。
不過筆者倒認為,以先輩古人之智慧,早早出現蒸餾器必定會用于各處,作為嘗試,蒸餾酒也是其中之一。不過數千年積累的黃酒飲用習慣很大程度上會抑制對于蒸餾出來的酒的喜愛可能,故而最大的可能就是當時有蒸餾酒,不過只是用于消毒之類。
東漢起源說
關于這種說法頗有偏失,一般這也是基于有蒸餾器就有蒸餾酒的邏輯,不過當然很難成立。的確,蒸餾技術的出現是很早的,也是一項重大的發明,不過彼時沒有文獻記載故而很難有所定論。因此這種說法普遍不受贊同,只有少數人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