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茅臺貴不貴?”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時常揣著它去打開形形色色的人的話匣子。問得多了,答案自然也豐富多彩。一瓶醬香好酒在不同人心中的形象、不同人審時度勢的方式都在答案中可見一二。
“貴啊!三千多塊一瓶還不貴?你是在哪發財了,能問出這種問題?”
“不貴,反正我也喝不起。但對有錢人來說,那才幾個子兒啊。”
“貴是貴,但是花多少錢辦多少事嘛。”
……
這是一個選擇疑問句,所以我通常聽到的回答都是直截了當——貴或不貴。但有趣的是,每當我這么問起深耕酒業多年的朋友,他們的反應都是:一句兩句可說不清楚。
請教過這么多人,總結過這么多說法,先說說我的結論吧。
不貴。
一瓶飛天茅臺的出廠價是969元,零售價1499元,實際成交價卻高達3000元左右。
這3000元換來的是瓶子里那500ml的白酒嗎?顯然不止。那么一瓶茅臺酒所承載的金融價值、品牌價值以及它作為酒本身的商品價值,是否匹配得上這三千塊呢?
金融價值
關于茅臺的金融屬性,大家都有所了解,但真正深刻理解的我認為并不多。之所以說茅臺具有金融屬性,并不只是因為它能增值保值的特點,更多是因為它已經衍生出了貨幣屬性。
“買茅臺的不喝,喝茅臺的不買”已不是稀罕事,茅臺在市場上流通的“出鏡率”遠遠高于消費者的酒桌上,這一點跟金銀的作用如出一轍。金銀存在于人類社會千萬年,依然流通于市場,而被消費掉的比例卻微乎其微,是人們不斷交易的貨幣需求撐起了金銀的價格。
茅臺作為高端社交的潤滑劑,是禮品市場當之無愧的王者,甚至已經很難找到其“平替”。由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高端社交的頻次在不斷升高,人們對茅臺貨幣屬性的需求在無限增長,而每年供給市場的茅臺卻是有限的。所以,就算茅臺酒本身不升值,其金融價值也會隨社會的貨幣需求不斷上漲,而白酒本身又確實會升值,茅臺實際成交價格這么高自然不奇怪。
這種需求賦予它的貨幣屬性有多強呢?讓我們帶入情景分析:當你收到一臺剛面世的iPhone14,你對它的估值是多少?官方價6999元,還是渠道價6500元?一個月之后呢?一年之后呢?
而當你收到一瓶茅臺酒,似乎就沒有必要費腦子去估值了,這就是“貨幣”的魅力。
理解了茅臺的貨幣屬性,就很難說茅臺貴了,你會指著一張100元面值的鈔票說它很“貴”嗎?
別忘了,茅臺酒的升值能力,才是它最大的優勢,前些日子,“茅臺股價跑贏通脹”的詞條上了熱搜。而茅臺酒的價格漲幅同樣不可小覷:自2015年的900元至今翻了三倍多,跑贏房價綽綽有余。
品牌價值
品牌溢價這個概念大家早已不陌生了,至于這個溢價是不是智商稅,其實很好理解。
從中國白酒來講,百分之八九十的中年人在家喝酒,幾十塊錢一瓶的純糧好酒足矣。但依然是這同一批人,在外觥籌交錯、送去迎來,一兩百塊錢一瓶的酒卻很難上桌,此時知名品牌白酒的的溢價就成了“存在即合理”了。正是因為其合理性,才催生了國家政策對品牌的支持和無數企業家做大品牌的動力,也為享受溢價的大品牌綁上了難以推卸的責任。
一味地糾結釀一瓶酒需要幾斤糧食、多少人工、憑什么賣這么貴,其實是經濟基礎和認知基礎雙欠缺的思維模式。
而以茅臺的品牌資歷能溢多少價,想必大家心里都是有數的。同樣是帶入情景分析:上次你在酒桌上開一瓶茅臺酒辦成的事兒,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人、同樣的事兒,這酒桌上的酒換得還是換不得?
使用品牌溢價產品,無非是為了表示尊重對方或者得到對方的尊重。豪車、名表、奢侈穿搭的暢銷,背后同樣是這個心照不宣的道理。以上這些產品原封不動,價格全部打一折,它們還能在高端社交中為你帶來話語權嗎?
退一步來講,拋開金融價值和品牌價值不談,一瓶飛天茅臺賣三千塊貴不貴仍值得討論。
商品價值
當我們把茅臺瓶中的500ml醬香酒拿到聚光燈下,它是否經得起考究呢?我的想法是,如果茅臺經不起,那就沒有別的品牌經得起了。
以目前醬香酒的銷量和品牌影響力以及口感來講,飛天可以說是標桿產品。茅臺集團于1951年整合華茅的成義酒坊、王姓的榮和酒坊、賴姓的恒興酒坊三家歷史悠久、在當地最具規模的酒坊。以此為基礎,茅臺集團內部的300多種基酒調味酒都是歷史的沉淀和資源的整合,一瓶飛天茅臺里可能有上百種陳年基酒調味,這是沒有任何一家酒廠可以比擬甚至接近的。
且不說原料、水源、工藝、氣候、土壤的不可復制性,單茅臺酒800多年歷史的文化沉積和口傳心會的匠心技藝,就注定讓其他品牌難以望其項背。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有超過40家企圖復制茅臺最后無疾而終,現在的珍酒就是當時最出名的茅臺酒易地試驗酒演變過來的。
這樣苛刻的生產要求和不可替代的生產條件,必然限制了茅臺酒的產量,不是茅臺不想擴產,而是離開那1.5萬畝的酒廠,確實釀不出一樣的酒。
都說物以稀為貴,我們經常聽說某某奢侈品牌產品全球限量多少個,身價被無限抬高,連手機、鞋子都要搞饑餓營銷那一套。品牌商刻意限制產量而制造的營銷效果尚且收獲頗豐,茅臺酒實打實的生產條件苛刻性限制的存世量,怎能不被市場認可呢?
相比國外繁榮的奢侈品文化,中國的奢侈品牌略顯單一,而茅臺不得不在酒類行業扛起大梁。幸運的是,在商品價值方面,茅臺絲毫不必學習國外品牌。
如果茅臺大幅度降價,市場上必然出現另一款甚至幾款高價酒來代替它出現在高層次的社交活動中,同時繼承它的貨幣屬性。我們不得不發問,能有哪款酒的口感、文化、形象可但此大任呢?
酒是用來喝的
茅臺縱有萬般好,但它復雜的屬性和光環難免使其離尋常百姓的酒桌越來越遠。人們對高端醬香好酒的需求從來都不小,隨之催生的,是大量翻碎砂、串香酒的出現,打著“飛天平替”、“口感攀比15年茅臺”的旗號流竄于平民市場。一時間高價買低酒、低價買劣酒的現象頻生。
尋常百姓是否能越過這些屬性和光環,喝到純粹、平價的醬香坤沙酒?這是愛酒人趙斌多年來堅持和追求的理想。
憑借20年白酒經驗的積累,親赴茅臺鎮483天衣食住行,于137家酒廠沉浸式考察調研……趙斌最終選中了乾隆年間開始釀酒,建廠52年仍不為繁華易匠心的古法釀酒廠播州酒業,攜一等茅臺集團工匠注資控股,確定釀造生產基地。
歷經640天,27次132款老酒甄選,36次釀酒、調酒技藝優化,203次酒體調試,確定6款核心酒體風格;回憶4年中尋酒、釀酒、售酒的初心,選定“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玉壺加一臺字為品牌名稱。
玉壺臺從未打著復制茅臺的旗號尋求捷徑,而是在各種有可能的指標上接近飛天茅臺。例如,飛天中的花香、果香所帶來的復合香味一騎絕塵,玉壺臺則在主體味道醬香味上比飛天下更大的成本來 彌補復合香味不如飛天的短板。
玉壺臺用糧不差于茅臺,工藝不差于茅臺,時間上不差于茅臺甚至好過于茅臺。
玉壺臺陳年調味酒數量有限,基酒品類有限,即使添加比例也很高,仍然無法和飛天口感來相比。
但是,基于愛酒人的行業理想和對醬香坤沙酒的執著,玉壺臺真正踐行了“酒是用來喝的”這一原則,把真正的醬香好酒搬上了尋常百姓的酒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