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南宋文學家辛棄疾以其奔放豪邁的鐵漢形象和細膩柔媚的文人柔情,數百年來不斷鼓舞華夏子孫的文化自信。10月16日下午,“玉壺光轉--辛棄疾詩詞鑒賞與朗誦活動”在玉壺臺酒業山東運營中心舉行。
宋遂良、呂家鄉、袁忠岳等著名評論家以及多位詩人、朗誦藝術家就辛棄疾詩詞藝術特色、詩詞朗誦藝術形式等話題展開漫談。
本次活動由玉壺臺酒業品牌文化顧問趙林云教授主持,簡單介紹活動主題和流程后,著名文學評論家,88歲的宋遂良先生首先表達了對辛棄疾及其詩詞的見解。
他表示,濟南是辛棄疾的家鄉,濟南人民對辛棄疾的喜愛不言而喻,如今的濟南不斷產出著大眾喜聞樂見的“辛棄疾文化”,趙林云所著《劍膽詩心北國魂》就是他所喜愛的代表之一。
著名文學評論家宋遂良
宋遂良說,辛棄疾作為“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因此常被拿作與蘇軾比較。“氣吞萬里如虎”的辛棄疾明顯比蘇軾多了一些豪邁和悲壯,其年少時的壯志情懷到年老時的低沉凄涼,使人讀來感慨萬分。
隨后,85歲的著名詩歌評論家袁忠岳先生分享了自己對辛棄疾部分詩詞的見解。他表示,以《破陣子》中的“可憐白發生”為例,一虛一實中揭示了理想與現實的尖銳對立,抒發其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悲憤,讓全詞籠上了濃郁的悲涼色彩。而“白發”二字則是以辛棄疾所擅長的一種“趣”,將愁思轉移,令讀者產生“聯想”。
著名詩歌評論家袁忠岳
袁忠岳認為,詩分三六九等,創作形式也分五法九品三工,這種難得的“趣”,則穩居其中之上。從辛棄疾詩詞中之“趣”所得的多種啟發,是其最令人陶醉之所在。
同是88歲的著名詩歌評論家呂家鄉先生對“蘇辛”也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二人同是宋朝偉大文學家,又共同喜愛豪放派的創作風格,但也有不少迥異之處。除了作品寄托情感和藝術手法不同之外,相較蘇軾詩詞中連續、輕緩的情感色彩變化,辛棄疾所抒情感則大開大合、急轉直下,變化幅度常令人意想不到。
著名詩歌評論家呂家鄉
“西北望長安”的遠眺之后,誰人能想到是“可憐無數山”的迷茫?“青山遮不住”的美景之后,誰人能想到是“畢竟東流去”的不舍?“贏得生前身后名”的豪放背后,誰人能想到是“可憐白發生”的無奈……
著名詩人馬啟代則從辛棄疾的精神思想上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辛棄疾詩詞中的“氣”在古今中外都是一種難得的精神。其中的斗爭精神是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一定借鑒意義的。即使是在國泰民安的今天,我們亦不能丟失這種“氣”,應當繼承這種人性的光輝,把當代青少年所需的氣概發揚出來。
著名詩人馬啟代
馬啟代說,這種精準的借鑒和發揚,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辛棄疾的歷史背景與當今不一樣,我們應當選擇性地去吸收。在理解他的豪言壯志的同時,避免青少年誤解其中的沖動。
趙林云教授則認為,相較于辛棄疾詩詞中的斗爭精神,我們更應該投身到他詩詞藝術的研究中去。其作品的文化價值是取之不竭的寶藏。趙林云在分析討論各位評論家觀點的基礎上,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同時補充了辛棄疾與李清照婉約與豪放之異同。
玉壺臺酒業品牌文化顧問趙林云
本次活動更像一場雅集,采取了一邊漫談一邊朗誦的獨特形式。通過朗誦,書冊上的辛棄疾詩詞更加生動、真實地得以呈現。男藝術家將其中豪邁奔放、沉雄悲壯展現得淋漓盡致,而《清平樂·村居》等作品中的趣味與柔情,則剛好是女藝術家所長。
著名朗誦藝術家、山東省朗誦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侯波,青年朗誦藝術家、配音演員郝韻,山東廣播電視臺知名主持人潘嬌,青年朗誦藝術家、配音演員劉宗分別朗誦了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村居》等作品。玉壺臺酒業董事長趙斌也隨之朗誦了與玉壺臺文化緊密相關的宋詞作品《青玉案·元夕》。
著名朗誦藝術家、山東省朗誦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侯波
青年朗誦藝術家、配音演員郝韻
山東廣播電視臺知名主持人潘嬌
青年朗誦藝術家、配音演員劉宗
玉壺臺酒業董事長趙斌
在眾藝術家的朗頌聲中,每個人都能從這種沉浸式的作品欣賞中獲得更多的感悟,大家對辛棄疾詩詞的情感了解得到一定的升華。在活動后的晚宴中,各位藝術家的朗誦表演更是為酒桌氛圍增添了濃厚的文化色彩。
活動中,大家還就朗誦中的斷句、技巧、情感等要點進行了仔細斟酌和研討。大家一致認為,朗誦中豪邁、奔放的文學內容須注入以情感,切不可用大幅提高分貝的方式進行表達。
同時,各位評論家和朗誦藝術家表示,當代朗誦表演應當區分朗誦和表演的關系,把功夫下在鉆研作品和作者的內涵上,做到“不浪不耍”,避免以過于自我的形式去朗誦他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