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會哭的葡萄酒才是好酒,而這里的“哭”當然并不是真的哭,實際上是指酒的“掛杯”現象。“掛杯”是很多酒友們在鑒別酒的好壞時,常常會用到的一種小技巧。其實,并不只有葡萄酒會“哭”,我們平時喝的白酒也會“哭”。
1.何為掛杯?
“掛杯”一詞來源于葡萄酒。這一現象最早是由意大利著名物理學家卡羅·馬拉高尼首先在論文中研究發表的,因此又叫馬拉高尼效應。
如何才會產生“掛杯”現象?當我們把酒杯慢慢傾斜,再恢復原狀的時候,就會發現當酒液到達最高點時,會出現一圈略微鼓起來的“水滴”,這些“水滴”并不會直接順著杯壁流下,而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像“淚滴”一樣緩緩滑落,這就是“掛杯”現象。
2.形成原理
白酒“掛杯”現象實際上是在附著力、表面張力、重力三種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當兩種不同的物質接觸部分相連接時,這兩種物質之間就會形成一種附著力,所以在我們搖晃酒杯時,酒液會依附在杯壁上。酒液里的乙醇會率先蒸發,形成一股向上的牽引力,同時由于萬有引力的作用,重力最終取勝破壞了酒液表面的張力,流下了“眼淚”。
3.判斷依據
很多人認為,掛杯越久就代表酒的品質越好,因為掛杯時長與酒精微量物質的含量有關。但是現在市面上有些劣質酒,由于里面增加了很多增稠劑,也能達到掛杯的效果。
所以,通過白酒“掛杯”現象判斷酒的品質雖然有一定的依據但并不全面,更多的時候還要參考酒的原料、工藝等方面綜合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