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度與淀粉的關系:溫度和入窖淀粉是反比關系。入窖溫度高,入窖淀粉就相應低;入窖溫度低,入窖淀粉相應增高。
(2)溫度與酸度的關系:溫度和酸度呈正比關系。入窖溫度高(升溫幅度大),入窖糟醅酸度也稍高一點,這樣才能防止部分雜菌的侵入和抑制部分雜菌的生長繁殖。一般說來升溫幅度高,升酸幅度也高;升溫幅度低,生酸幅度就低。所以,我們在生產中要嚴格控制溫度。
(3)溫度與曲藥的關系:溫度與曲藥呈反比關系。入窖溫度高,用曲量應適量減少,熱季時用曲適當減少;入窖溫度低,用曲量可適量增加,釀酒冷季下層濕糟可增加2~4%左右。
(4)溫度與水分的關系:入窖溫度與入窖水分呈正比關系。入窖溫度高,入窖水分就應偏大一點,比如我們熱季的入窖水分是52~54%;入窖溫度低,那么入窖水分亦應偏小一點,比如冷季入窖水分是50~52%。
(5)溫度與糠殼的關系:入窖溫度和使用糠殼呈反比關系。入窖溫度高,用糠量應適當減少,以前一些在熱季加糠加水的做法是違背科學的,其原因是糠多導致窖內滯留的空氣亦多;入窖溫度低,可適當加大用糠量,其理由就是有意識利用糠殼的空隙多滯留空氣在窖內,有利于發酵。在實際生產中要堅決反對“糠大水大,冷熱不怕”的說法和做法。
(6)淀粉與酸度的關系:與生成的酸度成正比關系。一般來說,入窖淀粉高,生酸都較高;入窖淀粉低,生酸亦較低。反過來則成反比關系:入窖酸度高,投入淀粉相應低一些;入窖酸度低,入窖淀粉應適量高一些。
(7)淀粉和曲藥的關系:呈正比關系。入窖淀粉高,投入曲藥相應加大;入窖淀粉低,用曲量相應減少。一般來說,應根據入窖淀粉和季節來確定用曲量。
(8)淀粉與水分的關系:淀粉與用水呈正比關系。即入窖淀粉含量高,用水量應加大;入窖淀粉含量低,用水量應適量減少。這個道理是從理論上講的糧與水的絕對數,而在我們的生產實踐中有些情況則不盡其然。
(9)淀粉和糠殼的關系:從理論上講,淀粉高,糠殼應少用,淀粉含量低,糠殼應多用。這是從淀粉、糠殼都會升溫發熱的角度來講的。但是從糠殼能調節、降低入窖糟醅淀粉含量的作用講,則應是投糧大糠殼亦相應增大,而且只有這樣才能使糟醅疏松,有利于蒸餾和發酵。其實淀粉和糠殼是一個對立統一的關系。
(10)酸度與水分的關系:呈正比關系。入窖糟醅酸度大,水分應適當大一些;入窖酸度小,用水量適當偏小。主要機理是水分稀釋一部分酸。但反過來入窖水分大,下輪次出窖酸亦升得較高,說具體一點就是水不能降低入窖總酸的含量,而只能是適量加大水分來稀釋酸度。在生產實踐中一般都采用適當加水降酸的辦法。
(11)酸度與曲藥的關系:呈正比關系。即入窖酸度大,應適當加大用曲量,其原因是酸大要抑制酵母菌的正常發酵能力。
(12)酸度與糠殼的關系:呈正比關系。即入窖酸度大,可適量加大用糠量以增加窖內微生物的活力,但要注意糠大與溫度的關系,有可能糠大升溫高,同時生酸亦高。這些方法都要辯證掌握,孤立地談很難說清。
(13)曲藥與水分的關系:從理論講,曲藥與水分呈正比關系(這是從兩個物質相關絕對數而言),用曲多,水分應適當偏大;用曲少水分亦應偏小。但在具體生產中用曲和用水與季節關系特別大,若用曲多時,水分則偏大。
(14)曲藥與糠殼的關系:從理論上講,曲藥與糠殼呈反比關系。用曲量大,糠殼用量應小;用曲量小,糠殼用量應偏大。但在實際做法中:用曲量大,糠的用量也偏大;用曲量小,糠的用曲也偏小,呈正比關系。實際這些都與投糠和溫度關系密切相關。
(15)水分和糠殼的關系:水分大,糠殼適當多用;水分小,糠殼適當少用,呈正比關系。反過來糠和水的關系也是一個反比關系。在生產實踐中若在溫度的作用下,其做法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