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特酒——其歷史源流長達三千多年。這個憑借醇厚品質和上佳口感征服了數代中國人的江西本土品牌,承載著無數老百姓曾經為之感懷的記憶和往事。這其中也許是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或是一段回憶,亦或是一縷情絲……
歷史從不曾忘卻奮進者,更不會忘記將飛揚的青春奉于振興共和國民族工業事業的功勛者。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翻開那厚重的歷史畫卷,重溫記憶中熟悉的特香味道,品味關于一個民族的淳樸風骨。
“四特”品牌起源于清代光緒年代。“婁源隆”酒樓老板婁德清以《天工開物》中的“四特土燒”為原形,不斷改進技術,并從外地請來釀酒名師,終于形成了獨特的工藝,釀造出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優質白酒,遠銷鄰省。為防止偽冒,“婁源隆”分號天成酒店首先使用兩個特字(有與眾不同,質量特優之意)貼在裝酒的酒缸和酒壇上,以作為好酒的區分。抗日戰爭前夕,又用大鵬商標,標出四個特字,以示更優,“四特”品牌也由此誕生。
婁源隆酒店的四特酒,質量考究。酒店聘請技術高超的師傅班子釀造酒基,婁德清本人親自掌握勾兌和調味。一定要達到固有的質量和風味,方能封缸。然后堆垛貯存,按先后次序,到期出售。婁德清80歲時還親臨作坊,查看原料質量、釀造工藝和產品風味,至今,這些仍被市背街老居民傳為美談。
抗日戰爭爆發后,由于戰火動亂,加上苛捐雜稅,使釀酒業日益簫條,樟樹的釀酒作坊多數停業,只剩下少數幾家作坊慘淡經營,每況愈下。到解放前夕,四特酒的生產幾乎中斷。
婁源隆酒店使用過的酒缸和水桶
明清時期四特酒的水井
解放后,政府重視挖掘和恢復傳統名產,國家對“婁源隆”酒店實行贖買政策,1952年國營樟樹酒廠正式成立,開始著手對四特酒進行挖掘和研制。
建廠之初,由于設備極為簡陋,工人的勞動強度極高,“夏天一身水,冬天一身汗”便是當時釀酒工的真實寫照。盡管如此,工人們靠著“釀出好酒為人民”的信念,經過5年的苦心鉆研,終于在1958年試驗成功,釀成了完全符合傳統風味和質量的四特酒。隨著新廠房的建成,酒廠1959年開始大量生產,達到年產100噸的能力。同年,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酒廠注冊“望津樓”商標。
為了進一步提高酒的質量和改善酒的口味,20世紀60年代,廠里委派幾位經驗豐富的釀酒師傅對四特酒的釀造工藝進行了多次改良。首先,通過引進和培養多種菌種,制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特有的四特酒酒曲,使四特酒的香味當中融合了多種特種芬芳;然后,釀酒師傅們通過考察和研究,又對傳統的磚酒窖進行改造,采用江西特產的紅赭條石壘造酒窖,建造了獨特的紅石酒窖。此后,四特的釀酒師又通過挖掘傳統工藝、考察外部工藝、研究新興工藝等多種方式,從制曲到勾兌等各個環節對四特的釀造工藝進行了多次改進,最終形成了現在四特酒獨有的釀造工藝:以整粒大米為原料固體發酵,麥麩、面粉加酒糟做大粬,使用紅赭條石做酒窖。隨著四特酒品質的不斷提高,四特真正成為群眾喜愛的名牌產品之一。
1982年,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四特酒廠正式注冊“四特牌”商標。
四特早期商標演變
四特酒因其獨特的釀造工藝、優良的品質,四特酒先后得到幾大偉人“清香醇純,回味無窮”、“酒中佳品,味道獨特”、“名不虛傳,上等好酒”的贊譽,一直為白酒界廣為人知的美談。其中“清香醇純,回味無窮”的評價,后來還被1979年7月26日解放日報的頭版頭條《獻身新農村的瑰麗愛情》套用。
上海知青的愛情故事
在幾十年不平坦的道路上,四特克服種種艱難困苦,堅持繼承和發展傳統,精益求精,步步提高。它純凈的酒質,不斷優化,獨特的風格,日臻成熟、群眾基礎日益擴大。1984年,在輕工業部舉辦的全國酒類大賽中,“四特酒”光榮地獲得了銀杯獎。這朵江西名花的芳香,飄向了全國。
上世紀八十年代,四特酒參加江西省名、優、特、新食品進京展評匯報。開幕式當天上午,2000箱赴京參展的四特酒便被搶購一空。人們爭購到的喜不自勝,興高采烈;沒買到的,便大失所望,還在翹首以待。四特酒每次赴北京展銷,柜臺前都十分擁擠。人們為買兩瓶四特酒,不惜排隊幾小時。可見四特酒在老百姓心目中享有較高的聲譽。
憑票搶購四特酒
(1987年春節前夕,北京農展館舉辦農副產品展銷會,人們排長隊買江西產的四特酒,經過長時間排隊,這幾個年輕人終于買到了)
著名相聲演員馬季,曾在相聲“四個歌”中盛贊四特酒。在北京的江西同志向他表示感謝。他說:“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應該為名優產品作宣傳。”并提筆題贈了兩句詼諧的詩“今飲四特酒,來年回味香”。這是給四特酒極高的藝術贊譽。
四特酒自問世以來,以其獨特的風格受到中央、省、地、市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厚愛,他們或高度評價,或揮筆題詞,或仔細品嘗,或親臨視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對四特酒的關愛,給了四特人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四特酒日益受到消費者的贊賞和喜愛,已成為宴請賓客,饋贈親友的佳品。四特酒暢銷全國及港澳地區,香港《新晚報》、《大公報》等贊譽四特酒“獨具特色”,堪稱“佳釀”。在海峽兩岸交流日益頻繁之際,四特酒通過各種渠道,也已進入臺灣市場。此外,四特酒還進入了國際市場,遠銷西歐,東南亞和港澳地區,還得到國際友人的關注和喜愛。多國白酒愛好者及商務人士曾來四特酒廠參觀、洽談業務。
俄羅斯人喜好四特酒
美國商人與四特洽談業務
日本名古屋商人來四特洽談業務
多國外賓參觀四特酒公司
凡品嘗過四特酒的善飲者,莫不交口稱贊它堪比中國名酒。然而,由于四特酒的香型無法歸類,當時四特在國家級名酒評選中并未獲得過提名。為了使四特酒在中國白酒群芳中有清晰的香型定位,四特人找到了中國白酒界的泰斗、時任中國白酒協會副會長的沈怡芳。
1987年4月,沈怡芳特意品嘗了四特酒。經望、聞、品之后,沈怡芳認為四特酒確是好酒,但對四特酒到底應該屬于什么香型也頗感迷惘。1988年1月26日,沈怡芳親自來到四特酒廠進行了考察。通過察看四特酒生產車間和與技術人員的交流,沈怡芳對四特酒獨特的釀造工藝有了深刻的了解。對這次考察,嚴謹的沈先生得出的結論是:“四特酒既不像濃香型,也不像醬香型,清香、米香都不像,是個‘四不像’的酒。所以,應該考慮其他香型。但該定什么香型,現在還定不下來。”
1988年4月26日,周恒剛、沈怡方、曹述舜、于樹明、金鳳蘭、金佩章、陶家馳等全國知名白酒專家齊聚四特酒廠,對四特的香型進行確認。
著名白酒專家沈怡芳等來集團考察
著名白酒專家周恒剛
經過3天的實地考察,同年4月29日召開的“四特酒風格研討會”上,專家們最終做出了四特酒香型的結論:四特酒的香型就是“特香型”。同時,專家們還總結了這種香型的風格:“整粒大米為原料,大曲面麩加酒糟,紅褚條石壘酒窖,三型具備猶不靠”。
對四特酒“特香型”的認定,確定了四特酒在中國白酒行業的獨特地位,推動了四特酒在新時期的發展。自此,我國白酒香型中新誕生一個獨特品種,而四特酒獨樹一幟的風格特色,也將給整個白酒行業帶來不一樣的韻味與活力。
著名白酒專家周恒剛、沈怡方確認四特酒香型屬"特香型"
四特酒香型(特香型)獨立香型認定
四特酒香型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