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啤酒主業結構化升級的同時,探索多元化已經成為啤酒企業的現實之選。
文 | 云酒團隊
青島啤酒牌生產的威士忌、蒸餾酒、黃酒?是的,很可能你會在不遠的將來,在市場上看到這些產品。
日前,青島啤酒發布公告稱,應生產蘇打水等飲料和威士忌、蒸餾酒的需要,將對公司經營范圍進行修訂。
青島啤酒相關人士表示,增加蒸餾酒、威士忌經營范圍是未來規劃,公司認為飲料和啤酒業務渠道類似,并看好威士忌的市場潛力,未來對黃酒也有興趣,且公司也可以考慮相關資產并購。
就在不久之前,百威英博旗下的釀酒廠Quilmes收購了阿根廷Dante Robino葡萄酒廠,更早之前還宣布繼續加碼含酒精氣泡水。
巨頭紛紛出手,啤酒企業競爭的下一個賽道,難道不是啤酒嗎?
啤酒競爭的“新賽道”?
青島啤酒的跨業規劃,其實在啤酒行業已經屢見不鮮。
三得利是世界三大頂級烈酒集團之一,前身是以生產和銷售啤酒、洋酒為主的企業。而如今,旗下不僅有啤酒業務,還包括飲料、日本威士忌、蘇格蘭威士忌、利口酒、燒酒、梅酒等產品。消費者熟知的白州、山崎、響、知多都是其旗下產品,其中不少在中國市場都能夠買到。
值得一提的是,在威士忌領域的擴張中,其產品涵蓋威士忌五大產區:美國、加拿大、愛爾蘭、蘇格蘭和日本,曾收購了美國烈酒生產商金賓酒業等企業。僅僅在威士忌領域,三得利不僅擁有日本62%的市場份額,在整個世界上也有極強影響力。
朝日啤酒2014年曾發布了旗下子公司NIKKA威士忌制造的“THE NIKKA 40年”威士忌,由于是限量版,單瓶售價折合人民幣約2.8萬元。在其豐富的產品線中,還有薩摩司、佳之香等日本燒酒。
同樣是世界知名的啤酒集團,百威英博旗下的非啤酒類業務同樣種類繁多,涵蓋了烈酒、葡萄酒、能量飲料、含酒精氣泡水、氣泡果汁等等。僅在2019年,就已經出手收購了罐裝葡萄酒、即飲型罐裝雞尾酒、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及電商等多家公司。
即便是在國內,燕京啤酒集團旗下也擁有九龍齋酸梅湯、茶小生飲料等業務,還涉及了白酒業務,在內蒙古生產了乾御興牌白酒;雪花啤酒2009年收購海拉爾啤酒時,曾一并將旗下白酒業務收購,直至2019年關停。
現實之選?
從啤酒市場格局來看,巨大的競爭壓力之下,企業更應該聚焦主業,為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瞄準多元化呢?
這正是對于現有行業格局的應對之策。此前,青島啤酒已經推出王子海藻蘇打水,意欲在200億蘇打水市場搶占份額。對于跨界,青島啤酒相關人士表示,啤酒市場已經出現飽和,公司也需要考慮更多的成長路徑。
近年來,中國啤酒產量正不斷趨于穩定。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實現總產量3765.29萬千升,同比增長僅1.09%。從人均消費量來看,雖然中國人均啤酒消費量仍遠低于發達國家,但自2014年起已經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啤酒行業市場容量接近飽和,量的需求已過渡到質的需求,產品結構升級才是行業長期最持續的解決方案。新時代證券則認為,啤酒行業已經處于區域割據下的寡頭競爭,CR5已經達到85%左右,追求單一規模優勢已不能保障企業長期穩健發展,產品結構的提升將是驅動收入、利潤快速增長的核心要素。
目前,國內啤酒企業無不正在推進產品結構升級,同時進行產能瘦身以關廠提效。然而,本次結構升級機會為行業性,短期內單個企業難以“彎道超車”,此時尋找第二賽道就成為現實。
日前,百威亞太剛剛披露了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凈利潤、銷量都出現下滑,其中總銷量93.17億公升,同比下滑3.0%。“亞太地區東部區域在2019年面對艱難的經營環境,銷量、收入及正常化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雙雙下跌”,百威亞太表示。
顯然,探索消費者更多元的需求,成為啤酒企業增加業績的重要選擇。
對于跨界的選擇,百威啤酒首席銷售官Brendan Whitworth曾表示,公司越來越有興趣接觸“在不同場合都能應付的消費者”,“看看酒與酒之間的關系,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從酒類消費來看,需求十分多樣,中國傳統品類白酒仍占據消費者酒桌的主流,葡萄酒、洋酒、預調雞尾酒的高速增長,以及黃酒、果露酒的復蘇,都創造了巨大的機會,而高酒精度啤酒的流行同樣需要烈酒資源支持。
對于啤酒企業來講,烈酒高毛利率的特點也極具誘惑力,如能獲得更優的利潤率,那么將反過來推動啤酒主業的發展。
目前,一線白酒毛利率多在70%以上,葡萄酒行業的張裕集團旗下葡萄酒、白蘭地業務毛利率也都在60%左右,相較之下啤酒企業的毛利率多在40%左右。以2018年為例,青島啤酒和雪花啤酒凈利潤之和不足貴州茅臺一家企業的十五分之一。
在推進啤酒主業結構化升級的同時,探索多元化已經成為啤酒企業的現實之選。
好賽道,壞賽道?
青島啤酒并非唯一一個看好威士忌市場的企業。
2019年8月,烈酒巨頭保樂力加宣布,在四川峨眉山投資10億元建設一家麥芽威士忌酒廠;在保樂力加之外,內蒙古蒙泰集團也曾表示計劃建設50萬千升的威士忌生產基地,洋河股份、山西怡園都已經著手加碼威士忌品類,三得利、蘇格蘭羅曼湖等企業則接連在中國市場投放新品。
眾多業內外資本和產品的進入,都是基于對威士忌行業的看好。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發布《2019年全年酒類進口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酒類進口量和進口額分別下降40.1%和13.3%,在啤酒、葡萄酒進口都出現下滑的同時,黃酒、烈酒進口量分別增長133.97%、32.01%,進口額分別增長458.86%、13.44%。
在日前舉行的云酒夜話直播論壇上,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會長彭洪透露,“在廣東,白酒、葡萄酒、烈酒、啤酒等各個品類的消費群體大致各占25%,很接近國際化的消費”,這也印證了包括威士忌在內烈酒巨大的增長潛力。
雖然增長迅速,但威士忌行業也面臨著問題。例如,國產威士忌目前沒有比較強勢的品牌,仍以進口品牌為主,這意味著新進入者將面臨保樂力加、帝亞吉歐、三得利等國際巨頭的競爭。
對于啤酒企業來講,多元化探索之下,如何繼續推進主業優勢放大同樣至關重要。“用三到五年時間,在‘最后一戰’中取得‘理想的成績’”,華潤啤酒已經完成與喜力中國的整合,開始高端市場布局,這同樣也將攪動現有的行業格局。
啤酒巨頭紛紛望向其他品類,你怎么看未來的行業格局?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