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茅臺美稱“國酒”,到仁懷榮冠“酒都”,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巨大跨越。從此中國的白酒業有了自己的“波爾多”,沒有茅臺酒,仁懷就成不了“酒都”,僅有茅臺酒,仁懷也成不了酒都,仁懷和茅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輔相成,交相輝映,這就是一個品牌和一個城市的辯證法,你讀懂了它,就讀懂了茅臺,讀懂了茅臺,也就讀懂了仁懷,讓我們借用一句娛樂語言,聞香識仁懷。
最接近茅臺鎮最真實的,還是這條老街,雖然那時的人去物非,但歲月留痕,一代代造酒的、賣酒的、喝酒的,曾在這條街上演繹了多少醉人的故事,他們的后生們還在,這些后生正在把父輩們積攢下來的酒神氣質傳承。
從此,人類酒業的歷史改寫了,赤水河是長江上游唯一,沒有水電站和工礦企業的支流,因而保留了大量的原生態物種;另外,兩岸的水土,也跟河水注入了眾多的微量元素,有人把茅臺鎮比喻為一塊上蒼恩賜的飛地,延綿著赤水河幾百公里的兩岸大山,本來都有近千米的高度,到了茅臺鎮,突然低矮下去,海拔降到四百米,這樣,四面的高山,把茅臺鎮圍繞成了盆地狀低谷,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冬暖夏熱雨水少,很適宜釀酒微生物的生成與繁殖。
金秋的茅臺,萬山紅遍,面對這火一樣的紅高粱,你不能不因聯想到紅色的土和紅色的水,而感慨萬千。這個小鎮就是專為茅臺酒而存在的,不然,為什么只是在這里,才奇跡般地集中了書寫茅臺酒神話的全部素材。掰開一粒高粱看看,它粒小皮薄,顆粒飽滿,色澤鮮亮,淀粉多耐蒸煮,是釀造美酒的最佳原料,如果把整個鎮子比作一個高酒瓶,那酒廠就是酒瓶的底,積攢了數百年的糧食,發酵的厚味濃的化之不開、揮之不去,穿行在老街時,你還發現,這里一年四季都吹不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