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白酒歷史悠久,被譽為中國國粹。而且國內白酒種類繁多,品牌也琳瑯滿目,幾乎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酒水,例如貴州名酒茅臺、山西汾酒等等。然而,在歷史的變遷中,有些小眾品牌逐漸崛起,也有名酒逐漸走向沒落,令人唏噓。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酒圈兩位老大哥“汾酒”和“董酒”的前世今生。
一、汾酒
汾酒,是山西的代表性酒水,也是中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說的就是汾酒。
要知道,新中國成立后,白酒行業的龍頭寶座,共有四家酒企輪流坐過,分別是:瀘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糧液和茅臺。
在1993年之前,汾酒一直是行業第一,如今卻跌落神壇,掉出了行業前三。汾酒為何會逐步沒落?這得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說起。
1988年,國家開放了白酒定價權,像茅臺、五糧液這些名酒紛紛漲價,但汾酒卻堅持做“老百姓喝得起的酒”,然而過低的定價,反而讓人們誤解汾酒為劣質酒、地攤貨。
此后,山西假酒案更是給你汾酒致命一擊。1998年,山西朔州發生了特大假酒案,轟動全國,造成了極其惡劣影響,所以當時山西白酒人人喊打,而汾酒作為山西的代表性酒水首當其沖,那時的報紙上甚至登出了“勸君莫飲山西酒”的消息,因此汾酒損失了70%以上的省外市場。
如今的汾酒風光不再,先后被五糧液、茅臺、瀘州老窖和洋河趕超,淪為為二線品牌,實在可惜。
二、 董酒
董酒,是“董香型”的開創者,也是最早的中國八大名酒之一。在上世紀90年代,董酒暢銷全國,銷售量一度超過茅臺。當時,“不喝董酒不懂酒”的廣告語傳遍大江南北,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另外,董酒有兩絕:第一是以藥制曲;二是雙醅串蒸,其生產工藝和配方都被奉為“國密”。
然而,如今董酒卻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這背后有三大原因。
一是因為藥材的限制。董酒需放入虎骨和一些名貴中草藥,但現在這些藥材大多不再允許被使用,因此董酒也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二是濃香白酒的沖擊。濃香型白酒的市場占有率高達70%,是受眾最多的白酒香型,相比之下,董香型白酒比較小眾,喝的人不多。
三是定價過高。董酒的定位是高端白酒,價格十分昂貴,所以受眾人群不多。
總的來說,汾酒和董酒曾經都是酒圈的老大哥,如今沒落,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管理不到位,市場營銷不足”。你覺得它們還能重回巔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