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有讀書的好去處:白水縣的倉頡古廟、韓城市的司馬遷祠,均是古柏森森,且游人稀少。倉頡是中華字祖,司馬遷為史學之父,在一片古柏之中,讀讀古書,恍惚間能得到先圣的指導。
渭南是觀景的好地方,黃河、渭河一帶有遼闊的濕地,煙波浩渺,百鳥翔集,中國最古老的詩歌就由此誕生。
渭南是喝酒的好地方,潼關依山傍河,扼守關中門戶,是中國歷史上發生戰役最多的雄關險塞,在這里面對黃河古渡的落日,在夕暉中煮酒縱論,滄桑無限。
看點介紹:
合陽濕地的蘆葦蕩
合陽濕地的蘆葦蕩
合陽擁有中國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濕地風景名勝——洽川。景區內蘆葦遍地,魚塘、荷田交錯排列,《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源于此處。
韓城黨家村
韓城黨家村
韓城歷史悠久,有“文史之鄉”的美譽,世界文化名人司馬遷、春秋時期趙武、現代著名作家杜鵬程都誕生在韓城。“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黨家村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被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從黨家村的保存完整,可看出韓城人對傳統的堅持,體會這種寶貴的精神力量。
司馬遷祠
司馬遷祠
司馬遷祠位于韓城市南10公里芝川鎮東南的山崗上,面臨黃河,背靠梁山,視野極其開闊,配得山司馬遷這樣的大人物,內有司馬遷墓。東西長555米,南北寬229米,面積4.5萬平方米。照片所攝為通向司馬遷祠的石階,在這級石階的下方,便是歷經滄桑的石鋪古道——司馬古道,它原為土坡,名“韓亦坡”,相傳最早修建于春秋戰國時期。
渭南大荔縣豐圖義倉
渭南大荔縣豐圖義倉
坐落在陜西省大荔縣朝邑糧站大院內,方位在大荔縣城正東7公里處。它是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的一座民辦糧食倉庫。于光緒九年(公元1886)正式投入使用,開始存糧,解放后一直由大荔縣朝邑糧站使用。目前,豐圖義倉的領導想將義倉景區與隔崖相望的金龍高塔及岱祠岑樓連接起來,開發一個糧食廣場,增加清代建筑及古代糧倉等建筑,更加完善的保護及開發這處古代遺跡。
渭河風光
渭河風光
渭南市地處陜西省東部,東瀕黃河,西臨西安,南倚秦嶺,北接延安,渭水橫貫其中,黃河與洛河亦在此過境,是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這張渭河照片拍攝于2010年9月中旬從大荔縣到潼關的路上,從照片上來看,河水黃濁如黃河一般,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全長818公里,發源于甘肅省渭源縣,于潼關縣處匯入黃河。
白水倉頡廟
白水倉頡廟
倉頡廟位于陜西白水縣城東北35公里處的史官鄉村,占地17畝,是為了紀念文字始祖倉頡而建的。廟內歷代碑石眾多,其中立于清乾隆19年的倉圣鳥跡書碑,至今保存完好,此碑總計28字,相傳是倉頡造象形字之本形。倉頡廟殿后為倉頡墓,古柏環繞,盡顯滄桑。倉頡手植柏長于倉頡墓東北處,此柏的樹齡在五千年以上,是我國唯一一棵可以與“黃帝手植柏”媲美的古柏。倉頡廟的旁邊,是白水縣剛剛建成的“中華倉頡碑林”,整個建筑宏偉磅礴,正中是碑林的博物館,兩旁是長廊,數塊碑石立于此處,碑上刻著漢字的演進過程。
蒲城清代考院
蒲城清代考院
蒲城縣清代考院坐落在城關鎮東槐院巷27號,面積為6600余平方米,始建于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由當時在任縣令張榮升和邑紳商建起,解決了當時縣級科舉考試都要搭考棚的不便,平日里則作為省巡視來時歇息的“行轅”。
考院坐北朝南,修建得十分講究,院內的木雕、石雕、磚雕的圖案都十分精湛。院落雖然已經古舊,但基本上保持了當年的風貌,陽光照在青磚和青苔上,幽靜、古樸而又寂寞,總讓人聯想到參加科舉考試的學生們,他們的臉,既模糊又清晰。
蒲城林則徐紀念館(原王家大院)內景
蒲城林則徐紀念館(原王家大院)
蒲城縣林則徐紀念館位于陜西蒲城縣城內杈把巷六號,這里本是王鼎的遺居,王鼎是林則徐的老師,是禁煙的大力支持者,王鼎死后,林則徐為表孝心,曾在此守孝3個多月,故稱“林則徐寓所”。整個院子古意盎然,斑駁的木梁,隱約分辨的木梁雕刻,讓我們感覺,在這樣古意盎然的木桌木椅上讀書,確實能與古代先賢心意相通。
當地人在發展旅游業的思路上是很有創見的,王鼎生前確實功勛卓著,但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他的學生林則徐在后世名聲更大,所以當地就以林則徐為宣傳旅游的突破口。
華陰西岳廟內的古木
華陰西岳廟內的古木
西岳廟位于華山腳下的華岳鎮,是歷代帝王巡視陜西的駐蹕之地和祭祀華山神的場所,清康熙就曾多次駐蹕于此,因此有“陜西故宮”之稱。西岳廟建筑相當宏偉,整個院落林木繁茂,山石嶙峋,饒有園林之趣。照片中古木已經枯死,但根部土中生出的藤類植物攀干而上,好似樹木由下方新生一般,別有一番意味。華山有諸多真實的、偉大的傳奇故事和人物,但可惜這方面的宣傳很少,反倒是“華山論劍”等不靠譜、不真實的故事廣為流傳,這對于華山的旅游開發來說,是一個重大損失。
潼關東大門關樓
潼關東大門關樓
在今陜西省潼關縣老城東。潼關北臨濤濤黃河,南依巍巍秦嶺,形勢險要,自古就是關中的東大門,地處陜豫晉三省交通咽喉,有“雞鳴聞三省,關門扼九州”之說,很長一段時間內為兵家必爭之地。1958年三門峽建壩,潼關縣城南遷十余公里,老縣城廢棄,原來的“雄關虎踞”風景也消失,“雄關”是指潼關故城東門的關樓,“虎踞”是指東門外麒麟山角形似一只猛虎蹲在關口。現在,東門關樓的城磚已多被拆卸,照片中這座殘存的關樓里,住進了幾戶人家,有孩子在寫作業,照片中關樓的左側,是正在修建的一條高速公路,這條公路的修建,使得本來就很殘破的關樓又遭到了新的破壞,如不加以保護,不久的將來就會消失掉的。
編輯:九章丨審核:子白
休閑讀品雜志社(xiuxiandupinTX)
關注公眾號,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轉載請注明出處
推薦微信群聊:李尋的酒吧,聊酒、聊旅行。
加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shoucheng234,發送“加群”,第一時間邀請您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