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是個值得紀念的年份。這一年,恰逢新中國成立5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一年,澳門回歸祖國懷抱,“一國兩制”下的澳門發展也進入嶄新的時代;這一年,是20世紀的最后一年,也是《華夏酒報》創刊第10年。
10年崢嶸,《華夏酒報》從最初的稚嫩走向了成熟,與酒行業相伴相攜走過的10年,也是《華夏酒報》是與廣大讀者風雨同舟、眾志成城的10年,更是與酒業共呼吸、同命運的10年。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我國釀酒行業在這一年呈現出新發的展面貌。
白酒業處于調整階段
1997年,全國白酒生產開始出現負增長,1998年再度出現負增長。
1999年,白酒業行業發展仍以調整為主,調整的方向是降低產量、調整結構,以緩解產大于銷的矛盾。限制高度酒、高糧耗酒、假冒偽劣酒及無序的生產和流通,發展優質低度酒,低糧耗酒及有序的生產和流通,實現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蒸餾酒向釀造酒轉變。
據《華夏酒報》1999年5月31日刊發的《調整的目的在于優化》報道中,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想改變前些年盲目發展所產生的結果,就必須從行業結構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
因此,白酒生產企業都在謀求新的布局。
這一年,口子窖在經過對市場一系列的調查和研究后,提出“通路管理、市場啟動、消費者傳播”三位一體的整合營銷模式,被業界稱之為“盤中盤”模式,并迅速在白酒營銷領域取得廣泛影響,開啟了白酒營銷的新局面。
1999年6月4日,《華夏酒報》刊發的《魯酒振興戰略初見成效》報道中寫到:“去年以來,山東省一輕總會針對白酒行業產量、效益下滑幅度較大的現象,提出了‘控制總量、調整結構、爭創名牌、強化管理、開拓市場、增加效益’的24字方針,并組織協調以蘭陵、景芝、泰山生力源、孔府家為代表的四大企業集團發揮骨干作用,帶動魯酒振興。今年第一季度,一輕系統白酒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增長,完成產量同比增長0.34%,實現利稅比基本持平;利潤同比增長85.22%;虧損企業減虧71.85%。”
總體來說,1999年的白酒企業在調整中守正開新。
啤酒發展集團化
在1999年的報道中,啤酒發展呈現集團化趨勢。以青啤和燕啤為首掀起的兼并潮,揭開了中國啤酒業集團化發展的序幕。這不僅增強了企業競爭的活力和能力,也為深層次改革探索了一條新路,青啤、燕啤、珠啤形成了中國啤酒業“三足鼎立”之勢。
1999年4月1日,強制性(啤酒瓶)新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新標實施前后,《華夏酒報》刊發了大量相關報道。
1999年3月24日《華夏酒報》刊發的《嚴格執行啤酒瓶新標準》一文中提到:“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要求啤酒、啤酒瓶產銷企業,嚴格執行啤酒瓶新標準,青島晶華玻璃廠等15家制瓶企業聯名承諾按國際標準組織生產。”
1999年3月31日《華夏酒報》刊發的《啤酒企業,你準備好了嗎》報道中寫到:“啤酒瓶新標準明天起實施,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分會指出,啤酒生產企業必須克服一切困難,嚴格執行新標準。”
1999年4月21日《華夏酒報》刊發的《啤酒企業迅速行動換新裝》一文中寫到:“啤酒瓶新標準實施以來,北京、山東、四川、廣東等地的啤酒生產企業迅速行動換新裝。”國家新標準的實施解決了啤酒爆瓶傷人的根本問題,也提高了啤酒瓶的質量,推動了啤酒行業的向前發展。
1999年10月27日,《華夏酒報》刊登的《中食協啤酒專業協會 中國釀協啤酒分會首次聯合舉行會議》的報道中寫到:“全國啤酒行業常務理事會于1999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山東濟南市召開。這次會議是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啤酒專業委員會、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分會提出合并以來,首次以聯名的名義共同舉行的啤酒行業會議。可以說這是載入中國啤酒工業發展史冊的一次會議,會上討論和修改的《全國啤酒行業“十五”計劃和2015年長遠規劃》對未來十年的啤酒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葡萄酒、黃酒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1999年4月28日《華夏酒報》刊發的《加大技改力度,推動結構調整》的報道中寫了輕工部提出的1999年食品行業調整重點,其中提道,“重點發展葡萄酒、果酒,積極發展黃酒,穩步發展啤酒,控制白酒總量。葡萄酒向干型發展,但必須加快優質釀酒葡萄種植基地的建設,限制干紅葡萄酒廠的盲目建設,重點支持張裕、長城等企業的發展。”因此,在這一年,葡萄酒基地建設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張裕、長城、王朝三巨頭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1999年6月9日,據《華夏酒報》《重視基地建設 搞好結構調整 葡萄酒十大企業聚會京城共商發展大計》報道:“1999年6月7日~9日,中國葡萄酒行業10大企業匯聚北京,以‘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葡萄酒工業暨可持續發展的方針及政策’為主題,圍繞著發展狀況,經濟與技術政策,產品標準,市場開拓,引導消費等方面開展研討。”為中國葡萄酒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隨即通過的《全國葡萄酒行業“十五”計劃和2015年規劃(草案)》,則對中國葡萄酒行業未來十多年的發展作出了具體計劃,是行業發展的政策性、綱領性文件,行業的這一系列動作為葡萄酒進入新世紀發展做好了鋪墊。
而我國黃酒行業發展到1999年,已有約700家企業,其中產量在萬千升以上的有10家,全國黃酒生產能力約為150萬千升。繼1999年8月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實施的《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中將紹興酒列入國家首批保護產品后,與之配套的《紹興酒<紹興黃酒>》強制性國家標準在當年年底通過實施。紹興酒原產地域命名,是凈化市場、保護民族傳統產品的重要舉措,對紹興黃酒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華夏酒報》十年崢嶸
1999年,正逢《華夏酒報》創刊10周年。9月15日,“紀念華夏酒報創刊10周年座談會”在煙臺召開,同時舉行“中國酒業跨世紀發展報告會”和《華夏酒報》10年副刊文章精華——《樽前絮語》一書的發行儀式。
會上,時任總編輯張榮新介紹了《華夏酒報》的現狀及10年來的發展歷程。創刊于1989年的《華夏酒報》至今已出版880期。歷經10年發展,報紙已由誕生之初的內部刊號、內部發行變成國內統一刊號、國內外公開發行;由周一刊發展為周三刊,報社實力也日益壯大,在媒體競爭激烈的形勢下,《華夏酒報》以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影響力傲立于報業之林。
10年來,《華夏酒報》恪守辦報宗旨,始終堅持面向數以萬計的酒類生產企業、酒類經銷商和數以億計的酒類消費者,時刻不忘以推動酒類生產健康發展,促進和引導酒類銷售、消費,傳播中外酒文化為己任,以改革的精神,努力把報紙辦成酒類生產者的參謀、經營者的助手、消費者的益友,并使其成為聯結酒廠、酒商、配套廠和消費者的紐帶。
十年崢嶸歲月,《華夏酒報》也收到了協會領導、報業同行、酒類企業的祝福和認可。據報道,時任人民日報社社長邵華澤為本報題詞“再創輝煌”,時任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潘蓓蕾題詞道:“弘揚華夏文化、發展中國酒業”。時任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耿兆林撰文祝賀《華夏酒報》創刊10周年,文中對《華夏酒報》肯定道:“10年來,她及時、準確地傳達國家對釀酒工業的方針、政策,傳遞國內外釀酒行業的最新技術及生產、管理和市場等方面的信息,受到業內外人士的普遍歡迎,發行量逐年增加,并連年榮獲報紙質量評比優秀獎。”
1999年,對中國釀酒行業和《華夏酒報》來說,都是不同尋常的一年。10歲的《華夏酒報》正年輕,飽含勇氣和朝氣。隨著千禧年的來到,中國酒業和《華夏酒報》一同邁入了繼往開來,乘勢向前的新發展階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