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二鍋頭,嗆得眼淚流。生旦凈末丑,好漢不回頭。”不知道有多少酒友聽過這首曾經火爆大江南北的歌曲呢?它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極具江湖氣、人情味的的畫面,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一定會有故事和酒。
而在江湖里林立的酒中,二鍋頭毫無疑問占據著一定的江山。它可以說是非常大眾的一種白酒了,特別是對于北京人來說,餐桌上基本少不了它。但是二鍋頭大家常喝,它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卻有很多酒友不知道。所以我們今天就來一次史海鉤沉,翻一翻二鍋頭的前世今生。
相信很多朋友們剛剛接觸酒的時候,初聽“二鍋頭”難免會覺得好奇,它為什么不像其他白酒一樣有一個如“茅臺”“汾酒”這樣有地域特征的名字,或者“杏花村”“金六福”這樣有著象征意義。
其實這是因為“二鍋頭”并非一個白酒品牌,而是一種白酒的傳統釀造工藝。中國白酒有著不同香型,每種香型都有自己的釀造工藝,蒸餾取酒的次數也各不相同,釀造“二鍋頭”酒要3次蒸餾取酒,掐頭去尾取中間第二次口感純醇正的酒心,所以因此得名。
有趣的是,今天聽到“二鍋頭”大概率不會有人將它和王爺貝勒、滿漢全席聯想在一起,腦子里能浮現出的也大抵是穿行于胡同間的駱駝祥子、販夫走卒。因為二鍋頭作為北京的傳統白酒,要說他的歷史就繞不開北京的釀酒史。
遙想當年,金朝定都北京,傳入蒸餾器,釀制燒酒開啟了京師釀酒的大幕,正所謂“亂世良將盛世商”,而后的百年間在京城誕生了眾多的釀酒商家,直到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源升號”釀酒技師趙氏三兄弟為提升成品酒的純凈度,進行了工藝改革:
在蒸酒時,將用作冷卻器的天鍋內第一次放入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稱為“酒頭”,第三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流出的酒稱為“酒尾”,提出做其它處理,只取第二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流出的酒,口味最為香醇,稱為“二鍋頭”。
由此,“二鍋頭”酒的名號和釀造工藝就奠定了深厚的底蘊,此后的數百年間“二鍋頭”的釀造工藝也都是在此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創新,“二鍋頭”酒也進入百家爭鳴的鼎盛時代。
如今,紅星二鍋頭、牛欄山二鍋頭等著名二鍋頭品牌已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口糧酒,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雖然它們不及茅臺那樣價格“金貴”,卻也因自身獨特的韻味深得酒友們喜愛。
最后筆者也想問問大家,你喝過二鍋頭么?二鍋頭留給你印象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歡迎在評論區一起分享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