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毛烏素沙漠要被滅了”的新聞登上了熱搜排行榜。這片形成于唐朝的沙漠,總面積達4.22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也是京津地區沙塵暴的“惡之源”。從20歲開始,殷玉珍用了32年,帶領村民種下2700萬棵樹,把7萬畝沙地被她種成了綠地,為治沙這項史無前例的壯舉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有名的治沙英雄。
1985年,19歲的殷玉珍嫁到了毛烏素沙漠里的林川村井背塘,一個半掩在沙漠里的地窖成了殷玉珍和丈夫的新房。“寧肯治沙累死,也不能讓沙欺負死”,生活上的貧困和艱難,沙海中的無盡寂寞,都沒有擊垮殷玉珍的信念,為了不讓黃沙吞噬家園,她決定在沙漠中種出一片綠洲。
1986年的春天,殷玉珍購買了600棵樹苗栽種于屋子周圍。可到第二年,600棵小樹只存活了不到10棵。即便只有六十分之一的希望,對于殷玉珍來說也是堅持的動力,她依舊繼續著自己的“人沙戰斗”。1999年,勤勉治沙的殷玉珍第一次走出毛烏素,成了勞模會上的“名人”,可她卻不將治沙工作止于榮譽,依然繼續在沙海中忙碌著。除了種樹以外,殷玉珍還規劃著沙地效益,在沙漠中開辟出了生態果園。
2005年,在聯合國全球千名婦女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會議上,殷玉珍成為內蒙古唯一入圍的人物;2010年,她在韓國婦女與防治荒漠化國際會議上榮獲國際水環境“蓋婭”(GAIA)獎一等獎;2012年,在法國馬賽舉辦的第六屆世界水論壇部長級會議上,她向世界介紹了自己多年的治沙經驗與成果……多年來,殷玉珍共獲得國內外獎項80余項,韓國國家電視臺還將她的事跡制成多語種專題片,在全球播出。
沙海轉型,大漠逐夢。為了心中一片綠,殷玉珍克服了無水、無電、無路及病魔的困擾,將一生獻給治沙造林事業。從事治沙工作32年以來,她帶領村民種下2700萬棵樹,消除了7萬畝沙地,不僅阻止了家門口的風沙,更還給了地球一片凈土。“我就是想,怎么能把治沙經驗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