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今年5月,筆者有幸前往奧地利參加兩年一度的奧地利葡萄酒峰會(wine summit 2019)。
今年的主題是奧地利葡萄酒歷史與歐洲心臟的風土面貌。4天,344支酒,跟著協會沿邊境線從施泰爾馬克一路向北,喝回維也納。
從1號位開始,一路浪吃浪喝到12號位
講道理,這該是要出篇游記的。
奈何我這人向來不擅與人分享感受,也自問沒什么寫得令人身臨其境的本事,索性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極易被忽略的產酒國。
至于奧地利葡萄酒的精妙,都在杯中,諸君一飲便知。
歷史淵源
奧地利有著數千年的釀酒傳統。公元前700年,凱爾特人已經在此進行了簡單的葡萄種植,隨后羅馬人帶來了系統的葡萄栽培技術。經過十幾個世紀的發展,奧地利葡萄酒業已十分繁榮。
然而,二戰的戰火幾乎摧毀了奧地利葡萄酒產業。雪上加霜的是,戰后一部分酒商為提高產量,也為了增加甜度和酒體讓酒更好喝,向葡萄酒中添加二甘醇(1985年“防凍劑丑聞”),再次令奧地利葡萄酒產業陷入低谷。
為扭轉這一局面,奧地利政府制定了極為嚴苛的法規來規范葡萄酒生產,并于1986年成立了奧地利葡萄酒營銷委員會(AWMB,Austrian Wine Marketing Board),致力于奧地利葡萄酒的形象宣傳與銷售。
經過30余年的努力,奧地利葡萄酒已重回品質巔峰。不管是干的還是甜的,奧地利都出產世界上最好的一些葡萄酒。
氣候與土壤
奧地利位于歐洲腹地,西部與南部被阿爾卑斯山脈覆蓋,葡萄酒產區集中在東部地區。
這里的氣候更類似勃艮第,冬冷夏熱的大陸性氣候帶來漫長的生長季,使葡萄能夠更好的成熟。東北部的地區受到北部冷空氣影響,通常更為冷涼;而東南部產區在東部和南部暖氣流的影響下,相對溫暖。
1.大陸性氣候;2.溫和的大西洋氣候;3.北部冷空氣;4.地中海氣候
奧地利土壤類型多樣,從下奧地利的黃土和片麻巖到多瑙河流域肥沃的沖積土,布爾根蘭州北部和施泰爾馬克州南部的鈣質土壤,Vulkanland和施泰爾馬克州東南部的火山灰土壤,都給葡萄酒留下了很大的發揮空間。
奧地利土壤類型
主要品種
在奧地利,法定葡萄品種多達40種(26白14紅)!
不過別擔心,常見的也就那么幾種。
白葡萄的種植量更多,足足有三分之二(其中綠維特利納獨占了奧地利三分之一的種植量),近年來紅葡萄種植量也在逐年上升,相比前二十年翻了一番。
綠維特利納Grüner Veltliner
奧地利國寶級葡萄品種,種植量穩居第一。品質優秀的綠維特利納主要集中在下奧地利和布爾根蘭。
綠維特利納屬于中熟高產品種,在種植時需要注重產量的控制。在年輕時,清新的柑橘和植物類香氣占據主導地位,帶有白胡椒以及礦物味,陳年后會發展出更多蜂蜜和烘烤氣息。
絕大多數的綠維特利納都不使用橡木桶進行陳年,但也有極少的生產商選擇使用舊橡木桶進行熟化。
威爾士雷司令Welschriesling
作為種植面積第二大的白葡萄品種,威爾士雷司令大多種植于施泰爾馬克和布爾根蘭地區,帶有青蘋果和檸檬的味道的它主要用于釀造簡單易飲型的干白和起泡酒,但在特殊年份,威爾士雷司令可以釀造出不錯的BA甚至TBA。
雷司令Riesling
奧地利雷司令分布在瓦豪、坎普谷和克雷姆斯谷等產區,雖然種植面積不大,但依然有不俗的表現。
和德國有許多甜型的雷司令不同,大多數奧地利雷司令都是干型。而且相比德國的清冷高傲,奧地利出產的的雷司令也更為飽滿成熟,充滿核果的氣息。
茨威格Zweigelt
奧地利種植最多的紅品種,由奧地利傳統紅品種藍佛朗克和圣羅蘭雜交獲得。紅色水果尤其是櫻桃香氣十分濃郁,號稱“櫻桃炸彈”。茨威格通常用于釀造簡單易飲型葡萄酒,但也能夠釀造適合陳年的風格。
藍佛朗克Blaufr?nkisch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藍佛朗克正是奧地利幾番追尋而不得,最終卻發現就在自己家門口的珍寶品種。
藍佛朗克能釀造出全奧地利最具陳年潛力的葡萄酒,雖然年輕時往往較為粗糙,但經過陳年打磨展現出的是迷人的黑果、胡椒、森林泥土等風味。
圣羅蘭St Laurent
這里的圣羅蘭可不是姑娘們迷戀的“楊樹林”(YSL口紅),但相信我,這絕對是個像口紅一樣迷人的品種。
生長習性與品種特點都神似黑皮諾,但比黑皮諾有著更深的顏色,能夠釀造出如天鵝絨般質感的葡萄酒。
葡萄酒法規
自1985年二甘醇事件后,奧地利政府對原有葡萄酒法律重新修訂,經過30余年的不斷修正,形成了如今極其嚴格的葡萄酒法律。
不對,應該說極其嚴嚴嚴嚴嚴嚴嚴格!
有好事兒的朋友們可以移步官網查詢一下,AWMB的官網絕對是業內頂尖的,查啥有啥!
另外,在很多方面,奧地利葡萄酒法規與德國頗為相似。
除少部分無GI葡萄酒(Wein)和PGI葡萄酒(Landwein)外,絕大部分葡萄酒都歸屬歐盟最高的PDO(原產地保護標簽)等級范疇。
目前全奧地利4個大區下的17個子產區均獲準釀造PDO葡萄酒。
所有PDO葡萄酒必須經過化學分析和品酒委員會(由國家授權的合格品酒師組成)的雙重檢查才能獲取印有唯一政府檢驗編號的國旗色瓶蓋封條。
對于優質葡萄酒(Qualit?tswein)和特級優質葡萄酒(Pr?dikatswein)而言,40種法定品種均可用于釀造,但所有葡萄必須來自于同一產區。
Qualit?tswein:葡萄酒風格不限,最終酒精含量不低于9度,且大多數允許進行加糖(除Kabinett),殘糖量≤15g/L。
Pr?dikatswein:用成熟度更高的葡萄,最后釀出的主要為半甜型或甜型葡萄酒,從Spaltese到TBA共分7個等級,不允許加糖和濃縮葡萄汁,最低酒精度不低于5度。
而奧地利法定產區(DAC)標識的設立則更偏重于展現奧地利地區風土,但想在酒上標DAC標識可沒那么簡單。
只有達到了優質葡萄酒(Qualit?tswein)的要求才有資格看一眼DAC家的高高的門檻兒,可要想召喚DAC神龍,那得你點亮“3個特定”。
首先,你家得是特定產區,即獲得DAC標識的產區。
當一個產區一致將使用了某種(或某幾種)葡萄釀造的某種(或某幾種)風格的葡萄酒認定為本產區的典型風格時,這個產區就可以被認定為DAC產區。當然,這項評定必須由國家葡萄酒委員會(National Wine Committee)進行。
其次,你得用所處DAC產區的特定品種。
最后,你還得釀成產區規定的風格。
三個特定缺一不可。
舉例來講,標注坎普谷DAC(Kamptal DAC)的條件是必須使用來自坎普谷產區的綠維特利納或雷司令釀造的干型葡萄酒。否則就算你家用威爾士雷司令釀出的甜酒棒到天際,也得老老實實的標下奧地利產區(Nieder?sterreich)。
(坎普谷 DAC 詳細規定參見AWMB官網)。
主要產區
奧地利葡萄酒產區劃分為4個大區,共17個子產區。
(西部零散葡萄園本文不做介紹)
下奧地利州(Nieder?sterreich)
奧地利產量最大的大區。
下奧地利位于奧地利的東北部,北接斯洛伐克,擁有8個子產區(其中4個是DAC產區),這些遍布多瑙河沿岸與邊境線上的葡萄園,承包了奧地利6成的產量。
瓦豪是其中最知名的產區,鮮少有產區可以一次性擁有如此多的種植優勢。
多瑙河沿岸陡峭的南向梯田更大程度的獲取陽光,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帶來漫長而又干燥的生長季,多瑙河極強的溫度調節能力,巨大的晝夜溫差使得風味物質獲得了最大限度的積累保存酸度和香氣,花崗巖、云母、片麻巖為主的土壤使葡萄酒展現出更多礦質感。
瓦豪之于奧地利,就如同萊茵高之于德國。
我知道你一定想問,為什么如此優秀的瓦豪并沒有得到DAC認證?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它不!愿!意!
瓦豪的Vinea Wachau協會給自家產區設定了代表瓦豪風格的要求更高的分級系統。
(芳草級Steinfeder、獵鷹級Federspiel、蜥蜴級Smaragd)
顯然,學神對學霸的段位并沒有什么興趣。
布爾根蘭 Burgenland
坐落于奧地利東部,毗鄰匈牙利,作為奧地利第二大葡萄酒產區(占奧地利總產量30%)的布爾根蘭幾乎囊括了奧地利所有類型的葡萄酒,尤其是頂級的甜酒與紅葡萄酒。
布爾根蘭的五個子產區中,最知名的當屬新錫德爾湖產區(Neusiedlersee DAC),名字來源于產區里的一片寬闊的淺湖。
溫暖的成熟季總是伴隨著湖面升騰的薄霧,顯然,這里是貴腐菌的天堂。大量的威爾士雷司令扎根于此,得益于這種穩定的氣候,新錫德爾湖幾乎每年都有不錯的貴腐酒出產。
此外,位于山區的中布爾根蘭(Mittelburgenland DAC)和南部礦感十足的艾森伯格(Eisenberg DAC)都出產著奧地利最優質的紅葡萄酒,本土品種藍佛朗克是這里的明星。
施泰爾馬克Steiermark
有下奧地利和布爾根蘭珠玉在前,施泰爾馬克產區并不那么顯眼。
雖然擁有3個子產區(全部為DAC),然而施泰爾馬克的產量僅占了全國產量的7%,并且絕大多數都是白葡萄酒(西施泰爾馬克出產一種極具特色的Schilcher桃紅)。
長相思、霞多麗等國際品種以及威爾士雷司令、塔明娜(Traminer)等奧地利常見品種都被種植于此。
維也納Wien
雖然僅有600余公頃葡萄園,但維也納仍然被劃定為一個大區。
其生產的葡萄酒大多屬于新鮮易飲型,幾乎所有的產量都供應給市內的酒館,供市民和游客消費。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你手里那杯奧地利酒,也許會更快讓你參透其中的奧義。
文 | 崔琳
圖片來源 | ? AWMB、?Vinea Wachau、Google
想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們吧~
快去各大應用市場下載我們的APP【論酒】,與數十萬葡萄酒愛好者一起發現美酒,分享微醺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