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實現“兩瓶有其一”到瞄準“三瓶有其二”,川酒整體實力近年來始終領跑白酒行業。云酒頭條內容團隊走進川酒主要產區,探訪多家川酒企業。在實地調研和走訪中,感知川酒當前發展的最新脈搏,思考川酒穩健發展更深層的邏輯。
奮進川酒系列(點擊鏈接可閱讀原文):
1 領先十年,川酒下一程的“理由”
2 如何打造好白酒酒莊?古川:先做“酒”,再做“莊”
3 文君歸來|奮進川酒
4 如何從一家原酒企業做到品牌酒占比70%?
5 在最激烈的市場打造根據地,這家川酒為何選擇“笨辦法”??
6 對話盧中明:為了更懂消費者,豐谷做了什么?|奮進川酒
7 耗資2億建白酒酒莊,年產不到百噸,很多人說他是個“瘋子”
8 地震換來的“教訓”成特色儲酒,這家酒企二次創業有啥新招?
9 調研十余家酒企,管窺川酒“濃醬雙優”前沿陣地
10 為什么只有四川名酒叫做“金花”?”?
11 五糧液的美學價值,關鍵在6個字
12 瀘州老窖的“風”
13一山一水一莊園
14 川酒“金花圖”,也是市場的“群芳譜”
15 在最美酒廠挖掘“時間”的故事
西風漸逝,雪花的身影慢慢清晰,樹枝上結滿晶瑩的玉柱,寒流迎來了它最鼎盛的時期。冬天過去一半,春天還會遠嗎。春天是賞景的日子,踏春寫詩的良辰,而論及詩不得不提的人就是李白。
李白的春,有獨坐時感嘆漂泊無定時的“燕麥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長條一拂春風去,盡日飄揚無定時。”有獨坐山林,閑看人生的“云從石上起,客到花間迷;淹留未盡興,日落群峰西。”還有兩地春光,兩地相思的“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但最能體現李白性格的春,是“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初春時節,李白在金陵酒肆買了一壺酒。清風徐來,柳絮似白雪飄來,本無香味的柳絮,在酒香的映襯下,仿佛自帶芬芳。沒有酒的李白是不完整的,對于李白而言,沒有酒的春也是平淡的。
李白的春、與酒之間的詩篇不勝枚舉,但若提及春與酒、酒與詩,有一個品牌便不得不提,那便是劍南春。不僅做出如詩品質,也將酒文化的挖掘與表達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劍南春是一段歷史
酒作為中國最古代的文化載體,從商周時期開始就已經成為人民精神的寄托。那時候酒多是果酒,產量很少,主要功能是祭祀,寄托的是人們對于自然的敬畏和祖先的緬懷。
歷史的車輪滾動,經濟也隨著生產力的增加而上升,在資本有了原始積累之后,人們開始對生存之前的事物有了思考,而酒的產量也是在這個時期增多的,慢慢從祭祀轉為貴族的專屬飲品,身份的象征。
兩瓶白酒一瓶出四川,川酒作為目前白酒市場占比最大的區域,自然也有著十分深厚的歷史底蘊。廣漢三星堆蜀文化遺址出土的陶酒具和綿竹金土村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銅罍,提梁壺等精美酒器以及東漢時期的釀酒畫像磚等文物考證以及《華陽國志·蜀志》《晉書》等史書記載也證實。
唐朝李世民之后,百業興旺,各國往來頻繁,長安不僅成為民族大交匯的文明中心,也成為酒文化交融的場所。于酒肆中與天南海北的朋友同桌共飲,吟唱詩歌,成為了那個時期文明的象征之一,在許多提及那一段歷史的紀錄片中都有所呈現。
唐人李肇的《唐·國史補》中也記載到:“酒則有……烏程之若下,劍南之燒春……”,另外黃葆真《事類統編》中也提到,“為生春,《德宗本記》劍南貢生春酒。”這些都是有關劍南春最早的記載,或許早在那時候起,川酒就開始走上興旺之路。
史料記載,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的影響和作用不僅表現在社會經濟發展上,同時還為南宋抗金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宋會要》記載:南宋初年,為了籌集軍費抗擊金兵,時任川陜巡撫處置使的綿竹人張浚從綿竹興旺發達的釀酒業和大額的酒稅上得到啟發,于建炎三年(1129年)實施“隔槽酒法”,鼓勵民間納錢釀酒。次年便使四川酒稅由過去的緡錢140萬緡猛增至690萬緡。此法前后施行了七十余年。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劍南春三個字,承載的不僅僅是川酒匠人們的心血,更是一段難以復制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它是經濟的產物,是詩歌的引子,也是文明的載體。很明顯,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已經很好地通過歷史文化的背書,豐富酒文化的表達,在助推了自己銷售收入增加的同時,也為酒行業文化發展提供了助力。
觀察近幾年中國白酒總產能可以看到,中國白酒整體產量在降低。但是從銷售收入來看,中國白酒整體呈上升趨勢,說明消費者對于飲酒的數量在降低,質量在提高,消費者對于酒消費質量的提升,也對酒文化的輸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挖掘酒文化,表達酒文化或將成為擴展行業邊際的重要課題。而劍南春通過歷史溯源、博物館等形式對酒文化進行深度挖掘,以歷史文化賦能品牌文化的表達,或許能夠為其他品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劍南春的如詩品質
業內專家常說“一瓶好酒一定是品質為根,文化為魂”。劍南春通過挖掘歷史文化走出了自己的品牌之路,他品牌之路的根基自然也是品質。
業內人士曾說,劍南春有著像其歷史文化一樣的如詩品質。
釀造好酒首要的是地理環境,這是造成不同區域酒體風格不同的主要原因,也是產區形成的一項重要因素。
劍南春地處中國白酒金三角上游的綿竹,從地理環境上來看,地處北緯30度的綿竹地處丘陵與盆地的接壤地區,山勢平緩,季風性氣候不明顯,使得周圍釀造環境相對穩定,不容易受到季節的影響,使得原酒品質優良,酒體批次也相對穩定。
水質方面,劍南春方面透露,綿竹的水來自高原的冰川雪水經過層層滲透,通過與古老的巖層和沙礫進行礦物質交換形成品質優越的天然弱堿性礦泉水,水體富含鈣、銀、鈉、鉀等多種天然礦物精華和微量元素,為酒體發酵提供充足的養分。
工藝方面,劍南春酒用小麥制曲,泥窖固態低溫發酵,采用續糟配料,混蒸混燒,量質摘酒,原度貯存等,精心勾兌調味等工藝成形,具有芳香濃郁、純正典雅、醇厚綿柔、甘冽凈爽、余香悠長、香味諧調、酒體豐滿圓潤、典型獨特的風格。
在繼承傳統制曲模式的同時,劍南春搭建了曲藥質量等級鑒定體系制,創立了一套大曲藥工藝技術質量標準,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制曲操作“靠經驗、憑感覺”的不確定性,這是傳統中溫大曲生產工藝技術的重大升華,為智能化制曲生產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此外,劍南春獨創了中國傳統濃香型白酒生產的經典特色工藝“一低、二長、三控、四適當、五精作、六結合”。2005年,劍南春率先獲批使用“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2008年,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位列劍南春“雙國寶”之一。
不僅如此,劍南春還通過對天益老號窖池中的功能菌株進行定性研究,首次發現并命名濃香型酒主體香味物質的功能菌株“耳蝸形梭菌”,該成果不僅為劍南春獨特風味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還榮獲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對于劍南春而言,優質的環境是釀酒的得天獨厚的基礎,就如同一首千載流傳的詩篇,詩篇背后一定藏著一段讓人產生共鳴的故事。
釀造技術更像是詩人絕佳的煉字能力,技術的銜接,就如同將短短幾十個字拼湊在一起能力,釀酒的結果是呈現出一瓶優質的酒,詩人則是通過靈感與技術的銜接完成一篇詩章。
從這個角度看,劍南春更像是一幅歷史的畫卷,合上是塵封的歲月,靜待讀者去翻看,展開是一段千載悠悠對話,通過酒體構建人與人精神交流的橋梁,而這也是行業一直以來希望酒文化能夠達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