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酒報記者 李冰玉
快十年了,中國葡萄酒人等來了一個觸底反彈的機會。這個機會得來不易。
從2012年開始,中國葡萄酒市場如同小孩子拋出去的一顆彈力球,到如今,這顆球似乎已經碰到了地面,正在準備重新彈起來······
在哥斯拉大戰金剛的土地上重建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130家,完成釀酒總產量41.33萬千升,同比下降6.00%;完成銷售收入100.2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9.82%;實現利潤總額2.59億元,與上年同比下降74.48%;虧損企業40個,企業虧損面為30.77%,累計虧損額4.43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176.55%。
2020年是不是一個好年份很難說,但世界葡萄酒人都經歷了無比艱難的一年。像是哥斯拉和金剛在自己家門口干了一仗,而葡萄酒人們需要在廢墟上重建一個新的市場。
過去一年,每年都來中國推廣的幾大葡萄酒進口機構,躺平的沒有贏,還繼續努力推廣葡萄酒的機構真正實現了“線上+線下”聯動,越努力越心酸。相比于中國葡萄酒產業的下滑,進口葡萄酒下滑的速度同樣明顯。
據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數據顯示,2020年葡萄酒進口量為43.02萬千升,同比下降29.76%;進口額為18.27億美元,同比下降24.91%。其中瓶裝酒32.56萬千升,同比下降31.37%;進口額為17.36億美元,同比下降24.16%。
如果說2020年最嚴峻的疫情是哥斯拉,那么,對于中國葡萄酒而言,進口葡萄酒絕對不是金剛。
對葡萄酒而言,競爭對手來自于急速擴張飲用場景的其他酒種才是金剛。受疫情影響,世界范圍內的葡萄酒消費都跌入了新的谷底。2020年,中國率先從疫情中恢復過來,但疫情帶來的影響,已經成為過去一年無可回避的事實。
早在去年,互聯網上就有著名的段子,在這次疫情中,中國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相比于疫情和經濟都逐步走向穩定的中國,海外疫情以及經濟復蘇充滿了更多不確定性。
在中國,白酒消費仍是主流中的主流,國外主流葡萄酒飲用國受疫情影響同樣降低了葡萄酒消費。所以,對世界葡萄酒產業而言,中國葡萄酒消費減少了嗎?減少了。但主流葡萄酒國家消費同樣減少了嗎?同樣減少了,而且美國在2019年的葡萄酒消費量就減少了。
可以說,疫情不僅對中國,對世界葡萄酒市場而言都是一場災難。加上威士忌、干邑等烈酒不斷推出新的喝法,例如,威士忌專用的嗨棒喝法,這不僅動了葡萄酒的奶酪,也動了啤酒的奶酪。
不占優勢的中國葡萄酒贏了什么?
此前OIV發布相關文件稱,中國葡萄酒的產量和消費急劇下降拉低了全球數據。中國可獲取的新數據顯示,2020年葡萄酒產量約為6.6億升,相比2019年下降16%,這是中國葡萄酒產量連續第四年出現急劇下降。這一系列連續的信號表明中國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可能比以前預期的更加不確定。造成這種下降趨勢的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例如困難的氣候條件、技術限制和整體生產率低下),使得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競爭力低于進口葡萄酒。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據與我國國家統計局數據相去甚遠。而且更重要的是,世界上葡萄酒供大于求是長期存在的客觀事實,中國市場不背OIV甩過來的鍋。
不談數據,中國如此大的葡萄酒消費市場為什么失去了競爭力?
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相關資料顯示,葡萄酒在我國作為工業品管理,按13%征收增值稅,另外還有10%的消費稅,據調查,企業綜合稅負一般為25%-30%,而國外葡萄酒普遍按農產品征稅,綜合稅負一般低于10%,澳大利亞、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還在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海外推廣等多個環節進行補貼;由于澳大利亞、智利等國葡萄酒綜合生產成本較低,大量低價葡萄酒進入我國市場,擠占了國產葡萄酒市場份額;甚至有不少國內企業不再自己種植葡萄,而是直接采購進口原酒后在國內裝瓶銷售,導致我國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連年萎縮,嚴重動搖了國內葡萄酒產業根基。
前段時間,澳大利亞對中國傾銷葡萄酒一案才有定論,曾經一瓶十幾塊的黃尾袋鼠也僅僅賣到了50元每瓶,整箱購買還送酒具一套,包括醒酒器、酒杯以及海馬刀。
傾銷之后,贈品型折扣正在成為新的營銷方式······而黃尾袋鼠官方旗艦店首次購買價格則為210元6瓶紅葡萄酒,約合35元每瓶。
袋鼠還是那個袋鼠,來了就不會走。相比于歐美澳等葡萄酒主流消費國家,中國葡萄酒人還在為免稅奮斗。有人在莊園里釀酒,就有人在西北的酒窖里用手拂去橡木桶上薄薄的沙······
進口葡萄酒是阿甘的巧克力,不確定性折損了誰的信心?
阿甘的媽媽說,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味道。消費者能買到的葡萄酒也是。
打開淘寶搜索葡萄酒,以銷量作為展示第一要素,銷售較好的葡萄酒價格從10元到20元不等。如果說10元可以買到玻璃瓶、軟木塞封裝的葡萄酒,那么,好好做果汁的匯源惹誰了呢?一瓶1000ML利樂包的匯源葡萄酒約合人民幣13.3元。
自2005年開始,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不斷壯大,有品類、沒品牌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小標酒、散標酒,各路亂象就像雨后的春筍,品質在線的袋鼠搞傾銷,保稅區灌裝標上原瓶進口的散標酒讓消費者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參差。
過去近20年的時間里,關于葡萄酒應該怎么喝有著太多聲音。加雪碧、配西餐、用高腳杯······繁雜的聲音過多時,引導積極飲用葡萄酒的聲音就失去了作用。
分不清世界葡萄酒格局和各路產區,沒有高腳杯、喝不出什么是黑醋栗味的中國消費者也許正在放棄葡萄酒。畢竟便宜事少的啤酒想怎么喝都好。
此前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發出倡議,建議“隨意飲用葡萄酒”,實現葡萄酒飲用的簡潔化和便利化。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舉措長期推廣下去,或有更為積極的意義,只是推廣時間較長,長期向好,短期內葡萄酒飲用場景拓展仍存在不少問題。
就2020年的葡萄酒生產指標來看,中國葡萄酒產業已經觸底了。2021年隨著我國疫情控制的成功和社會活動的正常化,以及對國家榮譽感和中國制造的認可,中國葡萄酒將逐步回歸正常的、客觀的社會評價和認可,加之葡萄酒的品質提升和價格的理性化,中國葡萄酒會觸底反彈。
中酒協葡萄酒分會的預測顯示,2021年產量達到50萬千升、銷售額達到150億元、利潤10億元。
曾經被拋出去的球,就要反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