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歷史上,寫詩和喝酒往往是摻和在一起的,名為“文字飲”。詩壇和酒場,猶如車輛上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
歷史上,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文字飲”都體現了國家的治國方略、集團間的利益驅動、個人的人生抱負等,也展示了“文字飲”的聰明才智。
三國時期,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大談天下大勢;孔明與周瑜作“文字飲”猜謎語,處處影射對方;魏晉時的阮籍等“竹林七賢”,在竹林喝酒縱歌,寄情于詩酒清淡之中。
酒神的精靈能激發靈感。“李白斗酒詩百篇”成為歷史美談;“書圣”王曦之醉時揮毫而作的《蘭亭序》,“遵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復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
在我國,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學為源頭。經過幾千年的酒神傳承,在貴州茅臺鎮就出現一個“大酒星”。他就是白酒行業專家、高級工程師、“大師的大師”周恒剛嫡傳弟子席玉先生。他原是四川邛崍市的一名機關干部。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就走上了實業報國之路。以后,又只身來茅臺鎮創業。經改革創新、千錘百煉,他創建的品牌“草本釀”、“一條線”,一舉成為燦爛的美玉。
我多次宴請時請朋友品嘗此酒,大家一致認為,這酒“不是茅臺,勝似茅臺”。
“詩中有酒,酒中有詩”,這是晉代詩人陶淵明對灑、詩結合進行的高度概括。史上眾多的詩詞和歷代攸久的釀酒,是我國文化遺產的瑰寶。
到今天,我國的白酒也有質量的提升,它的內涵本身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科普書。
而席玉先生的醬酒,更是蘊藏了眾多高雅優美的詩篇。現在,我們不妨掀開它那神秘的面紗,試用古詩詞來詮釋那創業的艱辛、創新的精神、酒品的高端、做人的品德。
從師篇:
名師出高徒。古代教育家、思想家荀子就講過,“學莫便乎近其人,學之徑莫速乎好其人”。
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金獲得者保羅.A.塞繆爾森說:“我可以告訴你們,怎樣才能獲得諾貝爾獎金,訣竅之一,就是要有名師的指點。”。
有導師指出:最好的學生不是記了老師十大本筆記的學生,而是學到了老師思考方式與工作能力的學生。
席總從師大師周恒剛,并得到大師的真心指點和幫助,成為現代師承效應的典范。就此情景,我們來品味其在古詩詞中滲透的民族文化之精髓。
“敦詩說禮中軍師,重士輕財大丈夫。常與師徒同甘苦,不教親故隔榮枯”。 唐.白居易
“樂與師徒共,歡從井邑盈。教通因浙染,人悅尚和平”。 唐.李紳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唐.韓愈
“有時乘興尋師去,煮茗同吟到日西”。 唐.李中
“盡擬勤求為弟子,皆將疑義問先生,與君相識因儒術,歲月彌多別有情”。唐.方千
編輯: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