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季節生產的大曲醬香酒,小暑過后迎來五輪次的拷制。師傅們興許還沒從四輪次酒釀制中緩過來,又得開始五輪次的忙碌了。
醬粉們都知道醬酒的釀造工藝,又稱回沙工藝(發酵好的酒醅進行蒸餾、攤涼、撒曲、堆積、發酵的循環操作,直至七次酒取完),而第三至五輪次出的酒為最好,稱“大回酒”,它的醬香味特別突出,是我們的主體酒。
和以往一樣,我抱著有新的發現踏進了釀造車間。
進門后見兩個窖池上的白色薄膜隆起,與其他的不大一樣,一問師傅才知:那是上一天剛入的窖,酒醅在窖外(陽發酵)吸納了足夠的有益微生物,入窖后用無塑化劑的化纖薄膜和窖泥將其封閉,在密閉環境下,窖池內的高溫使氣壓變高,從而薄膜鼓起來。
用塑料薄膜封窖是一種改進(以前是只用窖泥),一方面可以節約工人的勞動成本,還有就是可以防止窖池最上面的酒醅沾上泥臭味,影響其發酵。
“一般6到7天后,酒醅由下而上發酵飽和,氣體會從四周的窖泥空隙流出,薄膜自然焉下去了”師傅耐心解釋。
醬香型白酒的香氣是在釀造過程中產生的,制作工藝復雜,培養要求高,勞動強度大,每個輪次的流程看似大同小異,但任何一個微小的動作都是師傅們完美的配合,以及數日經驗累積的結果。
到甑區停留幾分鐘后,我溜到了晾區,每每來此見最多的地方,也覺這是整個車間最為神秘之處。
地上全是剛出甑的熟糟,旁邊一陳舊的電風扇正在工作。用風扇吹涼酒醅,可縮短攤涼時間,且電風扇的位置需要常移動,不可直接吹攤涼酒醅,避免降溫不均勻。
酒醅品溫降至適宜溫度,開始撒大曲粉,撒曲時不要高揚,以防曲粉飛揚損失,并拋灑均勻,最后使熟沙、曲粉均勻混合。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多次蒸煮的酒醅現變得越來越多(主要是起疏松作用的谷糠越來越多),酒醅中的淀粉被糖化差不多了,出酒率變低(四輪次后取酒漸少),加曲也是越來越少,并且在四輪次后,攤涼的酒醅需要補水(加入蒸餾水)以促進其發酵。
堆積發酵是醬香型白酒特殊而重要的工藝步驟,主要堆積糖化并網羅篩選微生物,起到培菌增香的作用,時間結合季節、輪次和氣候來掌握。
師傅說,現在天氣熱了,陽發酵時間也短了(溫度和發酵時間是成正比的)。
同伴還在等喝五輪次酒,我轉了一圈,全身都是酒醅的味兒,所以沒打算喝,不過只要見到酒如水般蒸餾而出 ,莫名的喜悅感涌上心頭,師傅們更是過之。
問其酒特點隨口而出: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曲香、醬香突出(醬香味就是我們說的曲的味道),酒體醇和,后味較長柔和,略有焦香,烤面包香,苦咖啡香氣,略有窖香味兒,糧食的糠清香。
高溫餾酒,將醛類及硫化物和其他刺激性低沸點物質揮發。更多的保留不易揮發的高沸點香味物質:酸、醇、醛、酮、氨基酸高、脂低、含氮化合物,種類多、數量多。
“醬香酒隨時傳統手工作物,車間管理是嚴格按照4S法,旨在提高工人們的思想認識,樹牢全局意識,切實履行好自身職責;務必嚴格規范,對每一個環節精耕細作~每一個區域分工明確的”提及此,負責監督生產的師傅十分自豪。
當我們拿起手中的酒杯,酒液穿過喉嚨通往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只覺自己精神得到充分的滿足,感官獲得完全的享受,這都離不開釀酒師們每一個細節的極致操作,每一個步驟的嚴格把關,每一分匠心的深度傳承,都帶著一份赤誠之心。
親臨釀酒車間,或許才能懂,每一瓶好醬酒的呈現,都少不了時間的沉淀。
了解更多大曲醬香酒,歡迎關注微信訂閱號“醬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