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楊孟涵
在經歷了一輪過山車后,貴州茅臺股價重回2000元大關。與此同時,一直居高不下的茅臺售價則隨著“限拆令”的擴大和春節檔的來臨而出現下降現象。
種種變化下,茅臺真的要回歸商品屬性了嗎?
“年終效應”帶動茅臺股重回2000元?
年初突破2000元大關的貴州茅臺股價,在經歷了一輪波峰波谷的過山車后,于12月初再度沖上了2000元大關,一度被視為拋棄了貴州茅臺的“北上資金”,也開始重新投入茅臺的懷抱。
12月14日的股市信息顯示,貴州茅臺當日股價達到2150元,市值達到2.7萬億元。
盡管不敵年初最高峰時的市值,但是在經歷一番下跌后重回2000元股價大關,這對諸多股民來說,依然是一個值得慶祝的大事件。
歷史數據顯示,今年1月5日,在白酒股整體上漲的大勢之下,貴州茅臺突破2000元大關;今年2月18日,貴州茅臺最高價每股2608.59元,公司市值達到3.29萬億元的峰值,穩坐A股市值最高企業的寶座。
但是到了下半年,貴州茅臺的股價一度呈現驟降態勢,諸多北向資金也舍茅臺而去。
譬如今年10月18日,北向資金減持了36個行業,其中釀酒行業最多,凈賣出金額達25.61億元,凈賣出貴州茅臺14.28億元。
據統計,在波谷時,貴州茅臺市值一度縮水1萬億元以上,在股價層面,從2600元高位直降約1000元。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茅臺機構股東數量僅剩下1669家,比去年同期減少602家,持股數下降至3.01億股。張坤執掌的易方達藍籌也退出了十大股東之列。
實際上,從2019年6月股價突破千元大關后,貴州茅臺的股價就在不斷攀升,僅用了約一年半的時間就達到了2000元大關,創造了A股奇跡。
達到巔峰之后,貴州茅臺的股價與投資價值開始呈現不穩定現象,外界將這種現象歸結為“茅臺的金融屬性、投資屬性正在下降”。“下降”的原因則是外界認為茅臺無論是股價還是總市值均達到最高點,操作上騰挪空間不多、風險加大,導致投機資本撤出,引發連帶效應,讓茅臺的股價和市值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產生巨大波動。
茅臺的“年終效應”或改變了這種波動——每年年終,名酒的銷售趨旺,吸引了投機資本的注意與操作。
12月份,北向資金加速流入A股,茅臺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在12月中旬,北向資金一周流入A股近500億元,創單周歷史最高凈買入,其中,白酒股獲得北向資金約80億元的巨額凈買入,僅貴州茅臺單周就獲得了43億元的加持。
據傳,12月貴州茅臺給傳統經銷商額外投放800噸配額。業界認為,配額加大,提高了投機資本對于茅臺營收和凈利提升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茅臺股價轉降為升。
“限拆令”導致售價再降?
茅臺原箱酒的實際零售價,卻繼續呈現下降趨勢,而這也與今年年初的相關舉措有關。
今年10月,茅臺官方針對年初的開箱令進行調整,茅臺生肖酒、精品茅臺等產品停止開箱銷售。這立即引發原箱酒的價格波動,開始出現下跌現象。
11月初,相關數據顯示,53度飛天(2021)散瓶價約為2690元/瓶,原箱(2020)價為3550元/瓶,精品茅臺原箱價為3950元/瓶,牛年生肖酒原箱價為4100元/瓶。這個價格校之10月底已經出現明顯下降,其中精品茅臺等原箱價格降幅較大。
12月11日,茅臺的限拆令繼續擴大,飛天茅臺也正式限拆——普通6瓶/箱的飛天茅臺,將不再強制性要求開箱。受此影響,茅臺酒原箱價格持續大跌。
12月13日價格信息顯示,飛天茅臺原箱價格下跌約150元/瓶。12月14日某信息網站上數據顯示,2021年度飛天茅臺原箱價格為3250元/瓶,2020年度飛天茅臺原箱為3350元/瓶。比之11月初的價格,已經下降了200元/瓶。
今年初,茅臺方面推出“拆箱令”,開始要求經銷商將80%的酒開箱銷售,箱子要回收。到了1月底,拆箱令進一步升級,茅臺又將開箱率升級到100%,并表示將不定期對經銷商進行抽查,回收紙箱。
今年8月,拆箱政策再次擴大到精品茅臺和牛年生肖茅臺等。
業界將茅臺的“開箱令”視為穩價舉措,是為了不讓原箱酒成為黃牛黨和投機分子的炒作對象,但是事與愿違,原箱酒的價格卻一路飆升,據稱,2020年茅臺包裝紙箱可炒到500元左右。
眼見越炒越高,茅臺對于年初出臺的“開箱令”進行了調整,而這一調整在一定程度上,也與茅臺領導層的更替與穩價舉措的改變有關。
今年8月30日,丁雄軍接棒高衛東,成為茅臺新的掌舵人。他就任后,很快提出讓茅臺“回歸商品屬性”的主張。
9月24日舉行的臨時股東會上,丁雄軍表示:“茅臺酒終歸是商品,價格形成遵循市場規律,受供求關系等多重國素影響。脫離價值規律本身是不科學的,茅臺會遵循市場規律,呼應市場信號,反映合理價值。”
限拆令的推出,就被視為“穩價以及回歸商品屬性”的重要舉措,此外,茅臺在年底增大放量的舉措,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價格,抵消了投機者炒作的舉動。
地產調控效應再現?茅臺或回歸商品屬性
丁雄軍上任4個月后,茅臺股價在重回巔峰的同時,市場零售價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平抑,“回歸商品屬性”的態勢開始出現。
此前,茅臺曾釋放出“構建包含‘社會渠道、終端連鎖渠道、自營渠道及電商渠道’在內的‘立體經銷體系’和階段內的‘供需緊平衡’”的信號。
除了傳統渠道多出的放量之外,據國海證券12月13日研報顯示,12月2日貴陽星力百貨等三家茅臺商超渠道上,獲得共計1600噸茅臺配額,并要求在20日之前銷售完畢。
國海證券研報提出:“考慮到年末電商、商超、省內加速茅臺放量,加之直銷占比擴大、產品結構提升、非標提價效應顯現等因素,我們對公司四季度增長保持期待。”
“這顯示出茅臺將增長目標設定在營收擴大上,而非單價增加上。”酒業營銷專家、九度咨詢總經理馬斐認為,雖然茅臺從2016年開始蓬勃復蘇,其零售價一飛沖天,逐漸形成了實際零售價遠高于官方指導價的局面,但是更多利潤流向中間渠道、黃牛黨以及其他投機者,并未流向廠家。
馬斐認為,對企業而言,其后續的利潤來源應該更多依賴于營收的擴大,除非廠家因應市場形勢,提高出廠價。但在目前來說,廠家提價的形勢并不明朗。為了把控利潤流向企業,其可能的舉措就是提高放量,擴大銷售。
在業界看來,隨著此前各項擴能措施的落地,茅臺后續供應量將會持續上升,企業也應該會走向追求營收擴大而保持增速的道路。
那么,其為何在“回歸商品屬性”的道路上,出現了股價回升而售價下降的現象?
有觀點認為,茅臺此前的“開箱令”就如同樓市的調控,通過限制購買資格、限制放量來阻止樓市快速升溫,但是卻往往陷入越調控、房子價格越高的境地。而“限拆令”則相當于樓市對購房資格的開放與對供給量的增加,以增量來打擊投機者對利潤的預期,反而起到平抑價格的效果。
在股市層面,投資者對茅臺擴大營收面而提高利潤的發展前景產生更好預期,其投資價值再度凸顯,因而出現了股價回升而售價下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