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早年港片教育的好,讓我們從小就對西裝革領的油頭男有一種執念。要是男神還能往賭桌后一坐,叫一瓶82年拉菲,配上氣壓全場的迷之微笑,那就是再好不過了。
受早年盜版港片的影響,我大中國一年喝掉的“拉菲”可比拉菲古堡幾年產的都多。不僅有拉菲古堡、拉菲珍寶、拉菲傳奇、拉菲傳說、拉菲珍藏、拉菲特釀,還有拉菲公主、拉菲王子、和壓驚專用的“拉飛”…….
直到上周,有高人問我知道“拉菲珍寶(Carruades de Lafite)”的由來嗎?
明知“珍寶”是拉菲的副牌,但我依然被這個突入其來的問題問懵了。只好假裝聰明:“是用卡許阿德(Carruade)種植田釀得嗎?”
(拉菲古堡主要由三塊種植田組成:圍繞城堡的山丘、城堡西面的卡許阿德臺地、和比鄰圣埃斯泰夫村一塊約4.5公頃面積的種植田。)
顯然,我再一次賣弄了自己的無知。喝了這么多年葡萄酒,終于有一天,喝成了連拉菲都喝不懂的人。
現在的拉菲珍寶確實是拉菲古堡的副牌酒。那老年份的呢?
但事情還比你想的復雜太多,請聽我娓娓道來。
拉菲副牌酒的曲折成長史
早在葡萄酒還按桶賣時,拉菲古堡就已形成了正、牌副的雛形。在1796-1818年間,拉菲古堡正牌酒均價為1726法郎/桶,而副牌酒均價則在1000法郎/桶。(這時候感覺拉菲正牌的性價比滿滿噠)
拉菲珍寶(Carruades de Lafite)的概念在20世紀早期時最早被推出,是當今市場上廣為認知的拉菲副牌酒。而這一概念從提出時起,其取名和市場定位,就始終在變更。
現在羅斯柴爾德銷售的“拉菲珍寶/Carruades de Lafite”,其實是在無數次變更后,于1980s最后一次品牌重新定位后的產物。
但若往老年份去找,準確說是在1986之前的年份,市場上其實流通過兩種,同樣都印有“卡許阿德/ Carruades”,但不同的包裝的小拉菲。甚至你能找到同一年份的兩款不同“卡許阿德/Carruades”。
消費者難免會困惑。假酒?
拉菲-卡許阿德/Carruades de Lafite(左)卡許阿德-慕林/Moulins des Carruades(右)
事實上,這兩瓶小拉菲都是羅斯柴爾德推出的。拉菲羅斯柴爾德集團的CEO Christophe Salin用了“Long Story”來形容“卡許阿德”這段曲折的發展史。
拉菲-卡許阿德v.s.卡許阿德-慕林
Carruades de Lafite v.s. Moulins des Carruades
“拉菲珍寶”是拉菲副牌酒的中文譯名,和其法文原名“卡許阿德”并無直接關聯;為避免混淆,我們姑且暫時放下“拉菲珍寶”這個混淆的譯名;用法語音譯名稱“卡許阿德”幫助理解。
故事要從更早說起,那時的拉菲還不是五大莊,那時的拉菲也不姓羅斯柴爾德。
“卡許阿德”最初只是拉菲古堡旁邊的一塊土地。1845年,當時的拉菲莊主——古達爾相信“卡許阿德”這塊地的潛力,買下了“卡許阿德”這地,并在此種下葡萄藤。
幾年后,拉菲交給給了古達爾的兒子管理。但繼位后的兒子對“卡許阿德”這塊地很不以為然,一心想將其賣出。父子互不相讓地爭執,最后的結果是拉菲將繼續保留“卡許阿德”這塊地,但“卡許阿德”的葡萄亦不能用來釀造拉菲正牌酒。所以那時的“卡許阿德”確實像勃艮第一樣,被釀成了單一園(Domaine Wine)。
那時的“卡許阿德”單一園酒,名叫“卡許阿德-慕林”。而在拿破侖1855列級莊分級時,拉菲正牌酒中沒有來自“卡許阿德”的葡萄。
1855波爾多列級莊分級手稿
1868年拉菲古堡公開競拍出售時,拉菲古堡和“卡許阿德”是分開競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詹姆斯男爵終以414萬法郎、30萬法郎的價格,分別拍下拉菲古堡、“卡許阿德”。
1860年前后的詹姆斯.羅斯柴爾德
在20世紀初期,羅斯柴爾德集團出于市場原因,決定將“卡許阿德”包裝成拉菲的副牌酒,由此更名“拉菲-卡許阿德”。而到了1960s,峰回路轉。卡許阿德再次被重定位,名字也隨之改回了“卡許阿德-慕林”。
20世紀初期的拉菲古堡
可計劃始終趕不上變化,1980s,羅斯柴爾德再次改變對卡許阿德的定位,名字又被改回了“拉菲-卡許阿德”。直至今日。也就是說,直到20世紀下半頁,“卡許阿德”這塊田,才被拉菲古堡的正牌酒正式接納,用作正牌酒的釀造。
由于拉菲羅斯柴爾德集團早年對“卡許阿德”一直變化的市場策略,其早期的品牌定位不明朗,這也導致了“卡許阿德”反復變更的名字。
同時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在一些交接年份里,會出現同年份“拉菲-卡許阿德”和“卡許阿德-慕林”的不同包裝。
一個問題解決了,但是新的疑問又產生了。那么現在“拉菲-卡許阿德”(拉菲珍寶)的葡萄是否全部來自于“卡許阿德”這塊單一田呢?
副牌酒/Second Wine
副牌酒這個詞生于波爾多,因為多災多難的波爾多是個靠天吃飯的產區,不同年份帶來的氣候差異對葡萄質量的影響巨大(這也解釋了波爾多為何多品種混釀)。酒莊常常需要靠壓減產量和降級(de classification)來保證正牌酒的品質。
勃艮第看田,波爾多看莊。
按照現在的規定,一瓶波爾多酒酒標上若標有XX酒莊,那這瓶酒從葡萄種植、到發酵、到陳年就一定得在這座酒莊中完成。而在重品質的大名莊,還會近一步篩選莊園里種植的葡萄。只有質量最好的葡萄才會被用來釀造頂級的Grand Cru,而剩下的達不到Grand Cru要求,但又同樣長在酒莊里的葡萄則會被釀成副牌酒。
拉菲古堡共出兩款酒:一款是和古堡同名的拉菲正牌——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另一款則是拉菲副牌——拉菲珍寶(Carruades de Lafite)。
舉個栗子:2011年有38%的莊園葡萄釀了正牌酒(50%釀了副牌酒拉菲珍寶,12%被降級釀了羅斯柴爾德集團的精選系列)。而在2010這樣的世紀好年份,也只有只有40%用來釀造正牌酒拉菲古堡,55%用作了副牌酒,剩下的5%被降級。
藍色部分是拉菲酒莊葡萄園
拉菲的副牌酒,現名“Carruades de Lafite”,名字來源就是1845年拉菲古堡于1845年收購的一塊叫做“卡許阿德臺地”的種植田。借一塊種植田的名來命名一款酒,難免會讓愛喝勃艮第的人誤會這是一款拉菲單一園系列。盡管歷史上確實如此過。
現在法文名中的“卡許阿德”和“卡許阿德”這塊種植田并無直接關系(盡管曾經有過);而“拉菲珍寶”是副牌酒的中文譯名,和其副牌法文原名中的“卡許阿德”也無關系。
副牌酒的冷知識
1.瑪歌莊
盡管副牌酒是一個1982年后才火起來的概念,但副牌酒的雛形可追述到17世紀的瑪歌古堡(Chateau Margaux)。瑪歌最初是從賣副牌葡萄,衍變到賣“2eme vin”副牌酒的。而現在的瑪歌副牌酒——Pavillon Rouge則推出于1906年。
2.木桐莊
另一個我們熟知的木桐莊,他的副牌——小木桐(Le Petit Mouton)在推出時并非這樣的取名。木桐在1927年第一次推出了其副牌酒的雛形,但取名也在一直變動:Mouton Cadet、Le Second Vin de Mouton Rothschild、Le Petit Mouton... 沒錯,我們現在超市常見的“平價大眾酒款”——木桐嘉棣(Mouton Cadet)曾一度作為木桐副牌酒雛形來命名。
文 | Faye.C
想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們吧~
快去各大應用市場下載我們的APP【論酒】,與數十萬葡萄酒愛好者一起發現美酒,分享微醺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