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而言,對科幻的理解和印象,往往都是來源于美國大片中的精彩鏡頭。而中國作家劉慈欣的著作《三體》,卻讓世界領略到了來自東方的,并令他成為當代中國科幻第一人。
劉慈欣的童年,是在山西陽泉的的一座礦區中度過的。中學時代,劉慈欣的文理科成績都屬于中上水平,高中畢業后又考入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就讀水電工程專業。看似平淡普通的成長經歷,卻在熱愛閱讀的劉慈欣身上發生了質變。追溯自己愛上科幻文學的源頭,劉慈欣總會想到當年父親從北京帶回來的《地心游記》,其中玄幻的描寫為劉慈欣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世界的大門。《太空神曲》《仙女座星云》《神秘島》……這些經典的科幻著作成為了劉慈欣最早的啟蒙老師。
1978年,葉永烈的《小靈通漫游未來》出版面世, 15歲的劉慈欣大受鼓舞,決心嘗試寫作科幻小說。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幻文學陷入低谷,許多科幻作家紛紛擱筆,而迷戀科幻的劉慈欣卻愈發進入了自己的創作高峰。1989年,他完成了《中國2185》,兩年后又寫了《超新星紀元》,被評論界譽為“一部文明浴火重生的宏大史詩”
1999 年發表于《科幻世界》雜志的《鯨歌》,標志著劉慈欣真正走上了科幻與社會現實相結合的創作之路。以此為分水嶺,他開始跨入創作精品的快車道。此后的8年間,他的多部作品榮膺第十一屆至第十八屆中國科幻文學銀河獎,創下了至今無人逾越的紀錄,其中便包括那部長期處于熱銷榜前列的《三體》。《三體》系列長達88萬字,銷量超120萬冊,被讀者稱贊為為“厚重無極、氣象萬千”的科幻巨制。而文中所隱喻的宇宙觀與時空觀,竟然與物理學家霍金的觀點不謀而合。2015年,劉慈欣憑借《三體》,成為首獲雨果獎的亞洲作家。
有人曾說,《三體》系列的出版,被稱為中國當代科幻文學的里程碑。而在劉慈欣看來,自己的科幻文學事業仍將繼續,“科幻文學是文學‘再一次睜開眼睛的努力’,它讓文學與宇宙重新連接起來”,仰望星空,劉慈欣仍然馳騁在瑰麗的科幻世界里,尋覓著自己的精神家園。